多所高校开垦住宿书院“试验田”
这是一种基于宿舍的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构成的小型学习社区,是以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才需求为出发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不仅是住宿改革,更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海大学社区学院副书记谢宝婷一上来就强调。
在上海大学,除了日常在专业学院中学习,大一学生还有另外一个与众不同的成长空间——社区学院。虽然该校社区学院由6个宿舍楼组成,但其不仅仅是传统宿舍楼那样简单,每个楼都有自习室、活动室。辅导员、导师、导生等管理资源,负责完成包括住宿服务、素质拓展、德育发展、学生事务、教学管理和学术与分流指导等工作。
“社区学院与专业学院是平行关系,所不同的是,专业学院更偏重于基于专业特点的育人工作,而社区学院则要探索一种以住宿楼宇为载体的课内外联动人才培养模式。”谢宝婷介绍说。
据了解,上海大学从2011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通识培养,在招生时只分人文社科、经管、理工三大类,大一新生先进入社区学院接受通识教育,到大二分专业后,再到各个专业学院学习。
西安交通大学也进行了书院制探索:大学一、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入住书院,书院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礼仪规范做了严格细致的规定,书院导师和学生同吃同住,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对于这种管理模式,一些高校探索者称,是借鉴了西方大学的住宿学院制。
住宿学院制在西方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为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诸多世界一流大学采用。牛津大学校长汉密尔顿这样概括让牛津人引以为傲的学院制生活:“每个学生在按专业划分的系以外还会归属于一个学院,在这个学院中住宿、用餐、社交、学习。每个学院都有来自不同系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自然地进行跨学科交流。”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分会理事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满生告诉记者,住宿学院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宿舍的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构成的小型学习社区,它指向课堂教学以外的教育和指导,旨在帮助学生融入大学生活,形成对大学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可以说,住宿学院所提供的美好愿景,与当前国内高校面临的挑战不谋而合。
“从中学进入大学,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生在适应大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课内外学习实践,逐渐提升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选择的能力。”谢宝婷告诉记者,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才需求,就是探索住宿学院制的出发点,“学生的培养更重要在课外”,也正是上海大学已故老校长钱伟长的教育理念。
在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社区学院院长鲁雄刚看来,住宿学院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推动了人才培养观念的改变、课内外联动培养机制的创新、支撑学生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在素有高教改革“试验田”之称的汕头大学,探索的脚步从2008年就开始了。汕头大学在多年来试行打乱专业、年级住宿的基础上,在内地高校中率先成立第一家本科四年全程住宿学院——至诚书院。
该校副校长、至诚书院院长李丹认为:“国内大学通行的是按院、系、班级安排学生的住宿、学习和活动。这种近似于部队管理的模式操作起来相对方便,也有利于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混住,组成一个学习社区的方式,则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社会的生活模式。”
从几家以“书院”命名的住宿学院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个影子——中国古代书院制。“书院和住宿学院一样都有着很浓厚的文化倾向,在管理上师生同住的特征也很明显,师生接触频繁,私交甚笃。”李丹说。
记者发现,国内高校探索住宿学院制的路径各不相同。
有的学校以大学一、二年级为对象,与专业学院衔接,主要目标是大学新生适应性过渡和专业教育前的通识教育,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另一些学校的住宿学院则贯穿大学本科4年,始终与专业学院并行,比如复旦大学就在今年9月将实行了几年的面向一年级学生的书院,改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四年制书院。
有的学校侧重课外教育功能,十分重视德育,比如汕头大学。有的大学则兼具课内课外双重功能,如上海大学社区学院的一大任务就是为新生入学一年后的专业分流做准备,因此这里成为各专业学院五花八门的学术活动集散地。
周满生告诉记者:“西方大学的住宿学院制也不是统一的模式。像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住宿学院,都旨在帮助一年级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而英国的牛津大学,则是一种有相同志趣的师生进行学术研究、学习和生活的共同体。二者并没有优劣之分,是根据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历史传统所形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