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在三明泰宁县朱口镇官田村,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为早制稻进行关键的“赶花”授粉作业。
稻田里,“赶花人”两人一组,合力将长绳横拉过稻株,沿着田埂快速移动。长绳划出优美的弧线,掠过之处激起层层稻浪,父本花粉随之扬起,纷纷扬扬地落向母本,完成授粉。
“时机抓得准,丰收才有保障。”制种户童本长一边忙碌一边介绍,“母本父本吐蕊扬花、花粉量充足时,就是赶花的最佳窗口期。为了授粉均匀、提高结实率,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1点父本花粉最旺盛的时段,我们得这样来回赶三四次。”这份精细农事,是确保种子品质的关键环节。
童本长今年50多岁,农闲时在镇上务工,同时精心管护着自家的10余亩制种田。去年,他的制种稻亩产量达500斤,仅此一项就增收近10万元。“以前把地租出去,一年就挣个万把块。现在自己搞制种,收入翻了好几倍!”实实在在的丰收,让这位老农对土地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泰宁,像童本长这样依靠制种增收的散户并不少见。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为农户铺就了一条“订单种粮、技术护航、保底收购”的稳当增收路。
农户与种业公司签订合同后,不仅能领取优质种子,还能获得全程技术指导——从秧苗的花期调节到田间的精细水肥管理,都有专人指导。“以前种水稻全凭老经验,现在公司派技术员手把手教,什么时候打药、怎么施肥都清清楚楚。”童本长说,“最让人安心的是种子‘不愁卖’。”这种“订单式种植、公司统一收购”的模式,让农民种得安心,销得放心。
科技赋能是提升制种效益的关键。泰宁县重点推广应用烤烟房改造烘干种子技术,有效破解了雨季种子收晒难题,大幅降低不良天气影响,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产稳产格局逐步形成,农田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
经济效益是最直接的驱动力。水稻制种亩产值普遍在3200元左右,比种植普通水稻高出近2000元,效益十分可观。“小种子”变成了增收的“金豆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民从“观望”转向积极“抢种”。
2025年,泰宁县水稻制种面积约5.2万亩,按当前产值估算,全县制种业总收入预计将突破1.6亿元。金灿灿的稻种,孕育着乡村产业振兴的蓬勃希望。(通讯员 刘清香 谢代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数据醒沃土 村咖漫茶歌2025-07-17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