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江市区一条不起眼的窄巷里,有着一座规模不大气势却很磅礴的小庙——白毫庵,这里是明代大学士张瑞图年轻家贫时借以读书的场所,也是他晚年因罪削职为民后潜读诗书之处。如今,每年都有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
张瑞图(1570年—1641年),字长公,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白毫庵主等,晋江青阳霞行人,官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工诗文、擅书画,是晚明时期最具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艺术影响远播东南亚各地,在海内外艺术领域有着崇高地位。
据晋江张瑞图研究会工作人员介绍,张瑞图自小家贫,长大后他一面执教谋生,一面应举考试,连夜读的灯火都供不起,夜晚就到附近的乡村小庙白毫庵里,借着佛像前的长明灯苦读。
在37岁那年,张瑞图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此后一路官运亨通。张瑞图后来曾请旨重修白毫庵,使之成为一座前后三殿、外有山门围墙、内塑高大精美佛像、颇有规模的庙宇。
59岁那年,因涉魏忠贤“逆案”获罪被削职为民后,张瑞图隐居在家,生活恬淡,忘情山水,悠游田园,经常往白毫庵中与僧人谈论禅理,以诗文翰墨自娱,留下大量书法及诗歌作品。他也以此自号为白毫庵主,传世文集取名《白毫庵集》。
如今的白毫庵因清时遭火焚毁,仅存正殿,近年重修,正殿仍保留明时建筑规模。在白毫庵门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赫然写着“大学士张瑞图读书处”,让人对这座小庙油然产生一种敬重之心。走进一看,虽然殿宇不大,但屋端饰彩瓷剪粘的鱼龙奋然欲飞,门墙以浮雕麒麟、花鸟的白石堵配以镂刻螭龙纠结的青石窗,精美悦目。一道贴彩绘瓷砖、立青石雕栏的围墙,便让这一处庙宇与闹市相离,清幽雅静。
现在庵堂中悬挂的一方蓝底金字匾额,上面“白毫庵”三个行书大字,以及庵内墙上所嵌的青石上镌刻的古朴自然的“崇德”两个行楷大字,便是张瑞图亲笔所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