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进士施之东所写家训拓本
8年走遍石狮所有村落
姜先生是石狮一个乡土文化爱好者,从2006年开始,他就独自带着相机,骑着摩托车,穿梭在石狮、晋江各个村落,寻找一切有价值的文物。
起初,他只想用相机拍下来。后来发现,当他第二次造访之前拍过的那些东西时,很多都已经被盗或遭破坏了,这让他很心痛,“太可惜了,我觉得自己该多做点什么了”!
2009年初,他认识了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一人曾看过题刻做成的拓片,很接近实物。姜先生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三人便买来材料,找到石碑,开始边学边拓,到后来越有模有样了。“像着魔一样,一发不可收。”几个月下来,他已经做了几十件各类题刻的拓片。
同年,他认识了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李馆长认为闽南古大厝和洋楼上的家训石刻都很有研究价值,建议姜先生将更多时间花在这上面。李馆长的话极大鼓舞了姜先生,他更加频繁地出入各个村庄寻找家训题刻。
拓印是一件耗时间的活儿,姜先生要先记录下题刻的尺寸,然后回去裁纸,时间来不及就得等到第二天再去做拓本。拓印时要先将石刻清洗干净,让上面的花纹或文字尽可能清楚,而后用已经裁好的宣纸盖上,把纸轻轻润湿,然后在湿纸上蒙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纸面,用毛刷轻轻敲捶,使湿纸贴附在该物表面,随着它的花纹文字而起伏凹凸。待纸干后,以蘸有墨汁之垫子覆压在上面,最后将纸由石碑上揭下。
8年来,他走遍了石狮所有的村落以及晋江一半的村落,访过古厝、洋楼两三百座,拓印的家训拓片有500多件。
痛并快乐的拓印行动
拓印必须征得主人同意,找到房子的主人才是关键。姜先生说,很多古大厝如今都已没有住人,而洋楼也几乎都租出去了,很难联系上主人。即使联系上了,因为这些房子几乎都被盗过,主人有一定的戒心,姜先生还要努力说服对方。
清代台湾籍进士施之东的故居,是姜先生做第一个家训拓片的地方。“那座古厝已经没有人住,我以为他的后人都在外地。”当姜先生拿着拓印的材料,准备翻墙进去时,突然身后有人大喊:“你要干什么?”他回头一看,一名老人手拿扫把站在他背后。姜先生吓了一跳,赶忙用闽南语跟他解释。了解情况后,老人亲自打开了门,让姜先生进去拓印。
“幸亏我长着一张老实人的脸,还会说闽南语,这才能成功。”拓印的过程很累,但“每发现一点东西就是收获,会感到很快乐!”姜先生觉得自己痛并快乐着。
另一次是2011年,姜先生得知晋江陈埭一村子里有一座古厝,里面有清末进士林翀鹤、林骚兄弟的父亲林霁手写的家训。林霁写得一手好颜体字,但保留下来的很少,姜先生非常兴奋,当下就跟那里的一位老婆婆表示想要拓印下来,对方同意了。
第二天一早,他裁好宣纸来到古厝准备拓印时,对方突然反悔了,姜先生好说歹说都不行。当天下午,姜先生还在那里徘徊拍照,遇到一个年轻些的后人,他又说了一遍自己的想法,对方竟然同意了。可第三天他再过来时,老婆婆仍执意不肯。一连过去多日,姜先生心里放不下那则家训,再次前去找到老婆婆的儿子,无奈还是没能说服对方。
无法阻止的偷盗破坏
姜先生说,普通的一对家训,完成拓印至少需要3个小时。另外,天气对拓印也有影响,潮湿的环境下,拓片效果就差很多。每次拓印完,他都会送一份拓片到石狮市博物馆。2009年5月,石狮市博物馆就举行了一次以古厝题刻拓片为主题的展览,其中绝大部分是姜先生拓印捐赠的。
然而,姜先生的努力,还是无法阻止猖狂的文物偷盗,家训题刻正遭受严重的破坏。据他统计,他拓过的一半以上的家训题刻实体,已经被破坏或被盗走了。比如他第一次拓印的施之东家训题刻,在三四年前他再次造访时,已被小偷挖走了。
而晋江陈埭古厝里的林霁家训,也未能幸免。去年,他在晋江博物馆帮忙拍照,得知古厝所在的片区正在拆迁,马上赶了过去。当他还在庆幸古厝没在拆迁范围内时,却发现那则家训不见了,一问才知被盗了。
看着这些题刻不断被偷盗,姜先生痛在心里。他说,要趁一些家训题刻还在时,尽快将它们拓印下来,“我感觉自己在跟这些小偷赛跑,也许此时此刻,就有一些题刻正在被破坏。”他说,虽然自己一个人要对付这么多“敌人”,但还是要尽力把它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