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的求助
不用闹钟,每天早晨6点左右,张苗珍就自动醒来。听女儿房间有小外孙吭哧吭哧的声音,看女儿房间的门开着,她便轻轻进去抱起孩子来到厨房,把孩子放在小推车上,然后开始做早饭。
早饭比较简单,熬粥,炒一个菜。7点钟准时叫醒外孙女。外孙女刚上小学,每次起床都很磨蹭。她一开始还很耐心地哄她,但随着钟表的分针慢慢移动,她便失去耐心大声唠叨起来,7岁的外孙女悻悻起床……女儿、女婿也起床了,匆匆吃完早饭上班,顺便把女儿送到学校。
然后,张苗珍给刚刚半岁的外孙子手里塞了一件玩具,边收拾碗筷边留意外孙的安全。收拾得差不多了,外孙子自己玩的已经很不耐烦了,张着手要抱,嘴里乱叫着。张苗珍一边哄孩子说“好了好了”,一边匆忙往奶瓶里装上热水、带上孩子的零食、擦手用的湿纸巾、备用的纸尿裤等,准备带外孙子去公园玩。
几年前,女儿刚生下外孙女,打电话希望她来帮忙坐月子。那个时候老家还正值农忙,张苗珍本能的拒绝,让闺女请婆婆去帮忙。但放下电话,张苗珍觉得心里不是滋味:闺女工作之后叫我去北京旅游,我高高兴兴地去了,现在闺女叫我去帮忙,我怎么能不去呢?于是连忙又回电话给女儿,改了口。来的时候带了几十个柴鸡蛋,那时候她自己养了十来只鸡。
就这样,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开始了“老漂”生活。
游本菊(化名)是退休之后来北京帮儿子带孩子的。一开始不想来,因为退休生活还没好好享受呢,但听儿子在电话里说得可怜,媳妇天天因为孩子和自己吵架,就答应过来带一段时间,但一来就走不掉了。儿子、儿媳妇工作忙,每天早上7点左右出门,晚上七八点才回家。回家之后吃饭、辅导孩子写作业、洗澡、睡觉……母子之间只有晚饭桌上才能说上几句话。
陈喜梅(化名)有5个孩子,5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在不同的城市上班。她帮在洛阳工作的大儿子带大了孙子,又帮在郑州工作的大女儿带大了外孙子,然后发誓说以后谁再生孩子也不带了。
但去年,在北京工作的小女儿又怀了二胎。在女儿临产前一个月,不放心的陈喜梅还是和老伴儿告别,买了一张火车票来了北京。如今,小外孙女已经快一岁了,女儿工作忙,她也开不了口说回家。不久前,还把老伴从老家叫来北京。
老人们迫于不同的形势,从全国不同的地方来到北京,说着不同的方言,从事着相同的“工作”,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流动老人将近1800万,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老人比例高达4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