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眺望
游本菊原本想着,等孙子大了上小学就可以回老家了。但今年孙子都上二年级了,她还是没走成,儿子、媳妇工作一如既往地忙,晚上经常七八点下班甚至更晚,她要走了,孙子放学就没人接,儿子、媳妇回家也吃不上一口热饭。
“等再过几年,孙子大了能自己上下学了,我就真能回去了。”游本菊说。在老家,有一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有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还有自己说聚就聚的同事和兄弟姐妹。
张苗珍的老家,有她常常想念的孙子,有见面就能聊上半天的邻居街坊,还有她喜欢的每天晚上的扭秧歌。北京虽然也有人跳广场舞,但她每次都只在旁边看别人跳,自己从来不跳,一是带孩子时间少,二是觉得和那些人“不一路”,跳的不一样。老家还有挑高三四米、进深十来米的大房子,不像在女儿家,只能睡在客厅的一个角落。
还有很多老人和游本菊怀着一样的想法。陈喜梅也盼着回老家,这两年,她的右腿经常麻得走不了路,在北京看了两次都没见好。“医院的人太多了,去了得等上大半天,女儿、女婿都忙得很,再说了,在北京看病老家也不能报销,所以还是等回去再说吧。”陈喜梅说,女儿正在给孩子找托管机构,找好了自己就能回去了。
可是,总有一个理由让老人们留在北京。
孟秀霞(化名)的这一愿望就被无限期延长了。因为,几个月前,她的儿媳妇怀上了二胎。
“生孩子是好事,儿媳妇怀孕我肯定高兴。”孟秀霞说,但是,对于将来带孩子,心里竟存有一丝畏惧。今年66岁的孟阿姨和老伴几年前从山东老家来北京帮儿子照看孙女,但老伴患有老年痴呆,孟阿姨每天需要像照顾大孩子一样照顾老伴。现在孙女终于上小学了,就在孟秀霞考虑和儿子商量回老家的时候,儿媳妇有了好消息。
“大不了我再辛苦几年,只要这几年我的身体还好好的。”孟秀霞这样说时,下意识地活动了一下筋骨,看了看不远处对这一切浑然不觉的老伴,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新生命的期待。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宋利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