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的辛劳
工作日的白天,张苗珍要独自承担起带外孙子的责任。虽然她之前已经带过孙子孙女,但岁月不饶人,年纪一天天大了,一天下来,等女儿、女婿下班接过孩子,她常常累得话都不想说。
吃完早饭,张苗珍通常会用手推车带外孙去公园玩2个小时,然后回家,路上经过菜市场顺便买点菜,回家之后哄孩子睡了自己再匆匆做饭、快速地吃饭。女儿如果有空回家给孩子哺乳,午饭就能按时吃上,如果有事回不来,吃饭就变得十分漫长,有时候干脆拿剩饭剩菜凑合一顿。
“男孩子越大越不好带,一天下来,真是提心吊胆、腰酸背疼。”张苗珍说。前段时间,她带着外孙子在公园里玩,在和别的老人说话的当儿,一个没留神,外孙子从婴儿推车里栽了下来,头着地,磕破一大块头皮,孩子哇哇大哭。她当时就慌了手脚,手忙脚乱地抱起孩子,生怕孩子摔坏了,也不管什么迷信不迷信,慌乱地趴在地上给孩子叫了半天魂……
“好在闺女没有埋怨。”张苗珍说,女婿也没说什么,我都想好了,如果女婿埋怨我就让他妈来带,我不干了。虽然她知道,让孩子奶奶来北京不太可能,因为孩子奶奶在郑州帮大儿子带孩子。
张苗珍最羡慕两个老人看一个孩子,“至少能互相说说话吧,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也有个伴儿,互相照应一下。”她向往地说。
丁女士的妈妈和婆婆都在北京帮忙带孩子。一个主要负责买菜做饭和家务,另外一个主要负责孩子。
“即使两个年岁差不多的老人,观念上、想法上也有很多不同,一大家人在一起,经常互相妥协的时候多,谁心里都难免委屈。”丁女士说,但也没有办法,两个孩子都还小,正是需要人的时候,请保姆贵不说,请到好的让人放心的保姆太不容易,与其在家政公司浪费时间和金钱,不如请老人来更划算。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穆光宗说,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模式的利好表现在可以有效整合家庭资源,共同应对养老和育幼的双重挑战;其弊端在于处在同一个屋檐下容易产生摩擦和冲突,好在血浓于水。只要彼此怀着“家和万事兴”的坚定信念并付诸实践,代际之间和谐共生不是梦,矛盾是可以化解的。
张苗珍的女儿如果中午回不来,经常打电话问需不需要叫外卖;女婿一到周末就主动承担起带孩子的任务,尽量让老人多休息,每次出去玩也都带着老人,让她和外界多接触……
“现在养孩子太精细,吃的、玩的、穿的都太讲究。我那时候5个孩子,也没有现在一个孩子的花费多。几个月大的孩子要智力开发,孩子懂什么呀?”虽然这样说,一头白发的陈喜梅还是拿起女儿给外孙女准备的“闪卡”,眯起老花眼睛,一字一顿地给孩子读起上面的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