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小朋友前来参观海水稻收割。
测产专家和技术人员在稻田内收割海水稻。
脱粒后的海水稻长这样。
自从袁隆平院士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并设立海水稻研发中心,青岛就与海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5月份海水稻插秧后,经过153天的生长期,终于等来了一场大考——收割测产。9月28日下午,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山东水稻所、扬州大学等科研机构从事耐盐碱水稻研究等方面30多位专家,分组对白泥地、即墨金口的海水稻进行了现场评测。复杂细致的收割、脱粒、除杂、测水分等程序后,专家公布了海水稻理论测产结果最高为亩产620.95公斤,远远超出了预估的亩产300公斤,这一数字基本追平了淡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袁隆平院士也非常满意这个成绩,打出了“优秀”。
■权威
30多位海水稻专家
分组实地进行测产
9月28日下午,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单位的30多名从事海水稻、盐碱地改良等研究方向的专家,分组前往白泥地和即墨金口,实地进行测产。
当天的海水稻现场评测会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对位于李沧白泥地公园海水稻研发实验基地的耐盐碱水稻材料的现场评测,另一个是对位于即墨金口即发农副业基地的稻作改良综合示范区土壤调理剂施用效果的现场评测。参与两场评测的专家和评测重点各有不同。
其中,参与白泥地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的专家和嘉宾包括,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峻岭研究员、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副教授朱其松、扬州大学教授刘世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玉林等。评测内容包括,确定测产水稻材料、每亩有效穗数、平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
参与即墨金口即发农副业基地的稻作改良综合示范区土壤调理剂施用效果评测的专家和嘉宾包括,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院刘建明、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研究员鞠正山、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高级工程师亓昭英等。评测内容包括,使用土壤改良剂的稻田与空白田的产量对比、增产效果对比,以及两种田块水稻的倒伏性、株高等。
由于与第三代遗传工程不育系杂交水稻技术的鉴定工作在时间上冲突,袁隆平院士当天没有参加现场测产,而是在湖南长沙通过视频连线参与评测。在实地评测结束后,评测专家会通过直播视频向袁隆平院士汇报测产结果,再由袁隆平院士给出他的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