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
234份海水稻材料里
选出4份长势最好的
28日下午,记者跟随其中一组评测专家团来到位于李沧白泥地公园的海水稻研发实验基地,刚驶入大门就被眼前一大片金灿灿的稻田吸引。排列整齐的12块实验田里,不同品种的稻子已到了丰收的季节,丰满充实的稻穗压得稻杆弯下了腰。顺着试验田中间的水泥路向西走去,每一块试验田都标着序号和展示牌,一旁还立着电子屏,显示当前的气温、田中的海水盐度等信息。在最西侧的7、8号两块各不足一亩的试验田,就是海水稻的专属区域,里面分块标号种植着来自国内外的234个材料品种的海水稻材料。
由于试验田块面积小,各海水稻材料种植面积仅1.5平方米大小,因此在现场评测开始前,专家组结合前期调查,根据各水稻试验材料实际生长发育进度,先确定了要测产的水稻材料。“经过选择,我们标注了四个长势最好的海水稻材料,分别标号为YC0045、YC0082、YC0107、YC0143。”海水稻研发基地育种工程师杨红燕告诉记者,这些入选的海水稻材料在153天的生长期内,表现出了非常好的耐盐碱性状,除了在抗倒伏方面优势突出外,稻穗饱满、均匀。而其他的海水稻材料会在后期收割,同样用于之后的研发中。
海水稻研发试验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耐盐碱水稻研发历时四年,经过1162次田间实验,获得中间测交和配组材料达30000多份,同时协同国内外各大科研机构收集耐盐碱水稻材料,今年共试种300多份耐盐碱水稻材料。在这300份水稻材料中,仅有几份材料表现良好,淘汰率高达95%。
■评测
计算复杂指标很多
就像接受一次大考
在评测开始前,研发实验基地的技术人员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脱粒机、取样袋、镰刀、测试仪器等,一一摆放在了试验田边上的长排桌子上。“心里既激动又紧张,就像接受一次大考一样。”基地研发人员称,根据海水稻材料的长势,他们预估这些海水稻材料的亩产能达到300公斤。准备工作就绪后,研发人员小心翼翼地走进试验田,在标号的田块先割下一些稻穗,装进取样袋中,然后送交给旁边等待的技术人员,手工脱粒除杂,用这些样品计算海水稻材料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含水率等。
取样完成后,研发人员又在标号的田块内人工收割,然后分别放置,等待机械脱粒。在收割这些海水稻时,海水稻研发基地技术人员张立山脸上一直笑得灿烂,“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顾了很长时间,如今终于到了检验的时刻,看着这些沉甸甸的稻穗,心里有说不出的骄傲和喜悦。”张立山说,为了准确获得海水稻的产量数据,对不同标号的海水稻机械脱粒前,评测专家都要对脱粒机进行清仓检查,每收一块田后做清仓,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要计算出这些海水稻的亩产量,需要用到多个复杂的计算公式,而且涉及多个数据指标。”作为此次评测组的组长,扬州大学教授刘世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首先他们要测量并计算出每亩海水稻的有效穗数,而只有实粒数不少于5粒的穗才为有效穗。“在取样田四角和中央随机取一个点,沿行距和株距各数五穴,算出平均每穴有效穗数。然后,用皮尺测量取样田内有效面积,计算出实际株数、行距,从而计算出每亩实际穴数。”专家介绍,通过平均每穴有效穗数乘以每亩实际穴数,就能计算出每亩有效穗数。
到这里,计算工作还远未结束。记者了解到,专家组还要将具有平均穗数的三穴稻穗带回实验室,计数并计算出平均每穗的总粒数;并去除秕谷,计数并计算平均每穗实粒数。再用平均每穗实粒数除以平均每穗总粒数,得出海水稻穗的结实率。
这一过程后,测产组要在每个小区收割完毕后用皮尺测量实际收割面积,用电子磅称量实收鲜稻谷重量,分别换算得出每个材料的亩鲜稻谷重。并抽取实收数量的500克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率;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3次取平均值后,最终计算出各海水稻不同材料的亩产量。
■结果
亩产最高620多公斤
比之前预估高出1倍
究竟这些海水稻材料能达到亩产多少公斤,是否会达到评测专家预估的亩产300公斤呢?现场经过小区域收割、脱粒、除杂、测水分、称重最后获得数据,评测专家经过现场会后获得一致结果。评测组组长扬州大学刘世平教授视频连线远在长沙的袁隆平院士说:“经现场小面积收割理论测产测得结果为YC0045产量是亩产620.95公斤,YC0082产量是亩产547.72公斤,YC0107产量是亩产490.47公斤,YC0143的产量是亩产438.14公斤,以上四种水稻材料都远超预期亩产的产量300公斤。”听完这个结果,现场所有人员被这一惊人的结果震惊,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而在视频连线另一端的袁隆平院士也十分高兴,他对这样的评测结果表示很满意,可以打“优秀”。袁隆平院士说,今年海水稻的杂交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厉,明年更上一层楼,接下来要大量制种,明年选2个点大田种植再观察海水稻的表现。记者了解到,收割的这些海水稻材料,研发人员将会在10月底带到位于海南的育秧基地进行扩繁、杂交,明年春天再带回青岛继续杂交。
海水稻测产亩产最高达到620公斤,这个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评测组组长扬州大学刘世平教授称,根据江苏一带淡水水稻种植的情况来对比,当地水稻的平均亩产量也在620公斤左右,海水稻研发基地的亩产量已经赶上了淡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这一研发结果十分喜人,比预想的要好出很多,令人振奋。
同时,这一喜人的成绩也意味着,为今后海水稻的研发和推广开启了良好的开端。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其中近3亿亩可以进行改造利用。海水稻研发团队计划在5到8年内在全国推广1亿亩耐盐碱水稻种植,如果按照亩产400公斤计算,收获后产量将相当于2016年全国水稻总产量的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