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性质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以《2015年球探体育比分: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物理)》为依据,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应用,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
2.基础性: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和应用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避免出现繁、难、偏、旧试题。
3.应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题素材应自然融洽地联系学生实际,反映物理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能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不出似是而非、脱离实际的试题和“机械性记忆”试题。
4.探究性: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应该从过程与方法入手,立意于能力,侧重考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内化,避免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知识化、程序化、形式化和标签化。
5.开放性:重视开放创新能力的考查。应设计适量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6.科学性:严格按照科学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确保学生发挥其真实水平;试题及评分标准要科学、严谨,杜绝出现知识性、技术性的错误。
四、目标内容
1.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不孤立地对科学探究要素进行考查,而应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实在科学内容的考查中。
2. 科学方法不应机械地考查方法的名称,而应在具体情境中考查理解科学方法、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于科学内容中各部分知识的认知水平要求层次,在“表:考试内容及其认知水平要求”中用字母A、B、C标出,其含义如下:
A:能知道知识的内容及含义,并能在相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
B:能理解知识的确切含义及内在逻辑关系,并能简单运用,如:简单作图、解释简单现象,进行简单计算等。
C:能将知识应用在新情境中,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用。
表:考试内容及其认知水平要求
力学 | ||
知识 | 内容 | 层次 |
机械运动 | 1.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A |
2.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 B | |
3.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 B | |
质量与密度 | 4.质量,质量的估测 | B |
5.密度 | C | |
运动和力 | 6.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 B |
7.弹力 | A | |
8.重力 | B | |
9.滑动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B | |
10.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 B | |
11.合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条件 | B | |
压强 | 12.压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 C |
13.液体的压强,连通器原理 | B | |
14.大气压 | B | |
15.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B | |
浮力 | 16.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 B |
机械与机械能 | 17. 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 | B |
18.滑轮,滑轮组 | A | |
19.机械功,功率 | B | |
20.机械效率 | B | |
21.动能,势能,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 A |
续表
声学和光学 | ||
知识 | 内容 | 层次 |
声现象 |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 A |
23.声音的特性 | A | |
24.噪声的危害与防治,超声与次声 | A | |
光现象 | 25.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 A |
26.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可逆 | B | |
27.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B | |
28.光的折射现象,光折射的特点 | B | |
29.光的色散,白光的组成,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 | A | |
30.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镜的应用 | B |
续表
热学 | ||
知识 | 内容 | 层次 |
物态变化 | 31.温度,液体温度计,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 A |
32.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晶体与非晶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 B | |
33.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物质汽化的两种方式 | B | |
34.物质的升华和凝华 | B | |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 35. 常见物质的组成,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 A |
36.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 A | |
37.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A | |
38.热量,比热容,热值 | B | |
39.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效率 | A |
续表
电磁学 | ||
知识 | 内容 | 层次 |
电路与生活用电 | 40.摩擦起电,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材料的导电性 | A |
41.电路的组成,电源和用电器使用时的能量转化 | A | |
4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 B | |
43.电流,电流表,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 B | |
44.电压,电压表,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 B | |
45.电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 | B | |
46.欧姆定律 | C | |
47.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安全用电,测电笔的使用 | B | |
48.高压送电,高压触电及其防护 | A | |
电功与电功率 | 49.电功,电能表 | C |
50.电功率,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 C | |
51.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 | B | |
电与磁 | 52.磁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磁场,磁感线,地磁场 | A |
53.电流的磁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安培定则,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 | B | |
54.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因素 | A | |
55.电磁感应,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 A | |
信息、能源与材料 | 56.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波长、波速和频率 | A |
57.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效率 | B | |
58.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 A | |
59.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 A | |
60.新材料的特点 | A |
续表
学生必做实验 | ||
类别 | 内容 | 说明 |
基本操作类 实验 |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 1. 基本操作类实验,要求:根据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仪器;知道天平、弹簧测力计、常见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和测量原理;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求估读。 2. 测量性实验,要求根据测量原理,正确使用仪器,组装、连接实验装置,测量物理量。 3. 探究性实验应达到《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4. 关于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简单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选择减少误差的方法,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 ||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 ||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 ||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 ||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 ||
7.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 ||
测量性 实验 | 8.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 |
9.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 ||
10.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 ||
11.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
探究性 实验 | 12.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
1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
14.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 ||
15.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 ||
16.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 ||
1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
18.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 ||
19.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 ||
20.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
五、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和实验操作考查。
六、试题难度
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
七、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其中选择题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等题型。题型分值比例:选择题约占35%,非选择题约占65%。
2.题量:30~35道小题。
3.内容结构分值比例:力学约占38%,声学和光学约占12%,热学约占14%,电磁学约占36%。
八、试题示例
(一)选择题
【例1】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
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 B.让万物生长的阳光
C.翱翔高空的超音速战机 D.运载宇宙飞船的火箭
[答案] B
[说明] 试题以拟人的手法,考查光速和速度的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别让万物生长的阳光的运动速度即光速,比较三种人造运输工具和阳光的运动快慢,知道光速比目前人造的一切运输工具的速度都大。试题表述简洁生动,考查光速的识别和速度大小的判断,属于容易题。
【例2】市区有许多智能节水环保公厕。公厕门的插销相当于单刀双掷开关S1,当有人进去并关上门时,“有人”指示灯亮起;手靠近水龙头时,感应开关S2闭合,电磁阀门线圈通电使水龙头出水。门打开时“无人”指示灯亮起,同时水龙头也无法使用。图1中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电路是
[答案] C
[说明]试题以智能节水环保公厕的指示灯与水龙头电路为素材,考查串、并联电路知识。要求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根据“关上门时‘有人’指示灯亮起”,判断S1与“有人”指示灯可以和电源单独构成一个回路;根据“‘有人’指示灯亮起时闭合S2,水龙头能出水”,判断电磁阀门线圈与“有人”灯是并联方式连接,且S2是接在电磁阀门线圈支路上的;根据“门打开时‘无人’指示灯亮起,同时水龙头也无法使用”,判断S1与“无人”指示灯可以和电源单独构成一个回路。试题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理解和判断,同时渗透节约用水意识的教育,属于中等题。
(二)填空题
【例3】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钟声是由钟 产生的,钟声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答案]振动;空气
[说明] 试题以考场钟声为情境,考查声音产生和传播。要求学生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在试题提供的具体情境中再认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试题考查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再现,属于容易题。
【例4】雪橇是雪地常见的交通工具。若狗拉着雪橇以10 m/s的速度在水平雪地上沿直线匀速滑行,雪橇受到的阻力是200 N,则狗在5 min内做了____J的功,功率为____W。
[答案]6×105, 2×103
[说明]试题以雪地常见的交通工具雪橇为载体,考查二力平衡、机械功和功率知识。要求学生根据“雪橇沿直线匀速滑行”判断出雪橇受到的拉力和阻力平衡,即拉力的大小等于阻力的大小,根据机械功的公式计算出狗在5min内做的功,根据功率的公式计算出狗在5 min内做功的功率。试题考查二力平衡、机械功和功率知识的理解和简单运用,属于中等题。
【例5】小龙同学重500 N,游泳时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他站立在水中快要浸没时,脚几乎没有受到池底的支持力。此时他受到的浮力约为_____ N。身体的密度约为______ kg/m3。
[答案] 500 1×103
[说明]试题联系游泳的情境和感受,考查二力平衡、浮力、重力和密度等知识。
第1空要求学生对游泳时的受力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小龙同学他站立在水中快要浸没时,脚几乎没有受到池底的支持力”,推断出此时小龙同学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接近二力平衡,因此他受到的浮力大小约等于重力大小。考查二力平衡和重力、浮力知识的理解,属于容易题。
第2空要求学生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以及小龙同学受到的浮力大小约等于重力大小,分析推理出小龙同学身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考查阿基米德原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水的密度在实际情境中的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用,属于稍难题。
(三)作图题
【例6】如图2所示,O为支点,请画出力F的力臂l。
[答案] 如图3
[说明] 试题考查杠杠的知识和规范作图的技能。要求学生根据力臂的定义画出杠杆受到的拉力F的力臂图。试题考查杠杠知识的简单运用,属于中等题。
(四)简答题
【例7】如图4所示,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 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黄色的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请分析,为什么当火车驶过时,如果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
[答案] 当火车行驶时,人与火车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人会受到一个指向火车方向的压力差而倒向火车,造成危险。
[说明] 试题以火车站或地铁站站台上的黄色的安全线为素材,要求学生运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考查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知识。试题要求学生能判断出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当火车驶过时,人与火车间的空气流速将加快,根据流体流速大压强小的知识,推理出此时人与火车间的空气压强小于人体另一侧的空气压强,因此人会受到一个指向火车方向的压力差而倒向火车,造成危险。试题考查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知识的简单运用,同时渗透生命安全教育,属于中等题。
(五)实验、探究题
【例8】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相关图象,如图5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6所示,该示数是图6中______段所对应的温度(选填“OA”、“AB”、“BC”、“OD”或“DE”)。此实验室的大气压______ 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如图5(a)所示,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OA段与BC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温度计 秒表 (2) DE 低于 (3)冰与水的比热容不同(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吸收相同热量,冰的温度上升较快)
[说明]试题以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为载体,考查熔化、沸腾和比热容知识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第(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两个实验的目的: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理解温度的变化指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判断出两个实验都需要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使用秒表测量时间。本小题考查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要素中的实验仪器选择,属于容易题。
第(2)小题第1空,要求学生正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根据冰熔化和水沸腾的特点判断图5(a)是冰的熔化图像,图5(b)是水的沸腾图像,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推理出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是图5(b)中的DE段对应的温度;第2空要求学生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知道水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根据实验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98℃),判断实验室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本小题考查晶体熔化图像、水沸腾的特点、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以及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的理解,同时考查收集证据要素中的观察读数,属于中等题。
第(3)小题,要求学生能根据冰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出冰的熔化图像中两段倾斜的图线对应的物理过程,OA段对应的是冰还未熔化前的纯冰过程,BC段对应的是冰已完全熔化后的纯水过程,根据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以及热量与比热容的定性关系,推理出吸收相同热量,冰的温度上升较快,因此OA段图线的斜率大于BC段图线,从而分析出冰的熔化图像中两段图线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本小题考查晶体熔化图像的理解、热量和比热容知识的简单运用,同时科学探究能力中的分析与论证,属于稍难题。
(六)计算题
【例9】2012年4月5日开始实施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载有学生的校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60 km/h。某智慧校车空载时的质量是6 600 kg。智慧校车超过限定速度时,系统会发出超速语音警报,并强制控制车辆行驶速度,保证安全行车。g取10 N/kg。
(1)若空载时校车车轮与路面的总接触面积是0.2 m2,此时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多大?
(2)该校车在某普通公路沿水平方向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3 000 N,校车在4 min内最多可做多少功?
[答案]
(1)空载时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
空载时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
(2)校车沿水平方向匀速行驶,根据二力平衡,校车受到的牵引力
,
校车在4 min内行驶的最大路程 ,
校车在4 min内最多可做的功 。
[说明] 试题以某智慧校车为载体,考查压力、重力、压强、二力平衡、时间单位换算、速度和机械功等知识。
第(1)小题,要求学生从该智慧校车的介绍材料中获取信息:校车空载时的质量和车轮与路面的总接触面积,根据水平路面上校车对路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校车受到的重力大小以及重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考查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大小,再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试题考查压力、重力、压强的理解和简单运用,属于容易题。
第(2)小题,要求学生学生从该智慧校车的介绍材料中获取信息:校车在普通公路沿水平方向匀速行驶时的最高速度和受到的阻力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推理出校车在普通公路沿水平方向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大小等于受到的阻力大小,通过对时间单位的换算以及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校车在4 min内通过的最大路程,再根据机械功的公式,计算出校车在4 min内最多可做的功。试题考查二力平衡、时间单位换算、速度和机械功等知识的理解和简单运用,属于中等题。
【例10】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预防校园踩踏事故的压力传感报警装置,当停留在楼梯弯道处的人流对地面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电阻式报警器R0即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其工作电路如图7(a)所示。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获得的相关信息如下:电源电压保持4.5 V不变,报警器R0的阻值恒为10 Ω,压敏电阻Rx随所受压力F的变化图像如图7(b)所示,当电流表示数为0.3 A时,报警器R0开始发出报警信号,求此时:
(1)报警器R0的实际功率;
(2)压敏电阻Rx的阻值;
(3)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F。
[答案]
(1)报警器R0的实际功率。
(2)R0与Rx串联,
报警器R0两端的电压,
压敏电阻Rx两端的电压,
压敏电阻Rx的阻值。
(3)根据图像可知,当Rx=5 Ω时,踏板受到的压力=10 N。
[说明] 试题以某压力传感报警装置为背景材料,考查串联电路、电功率、欧姆定律等知识以及对图像的理解与分析。
第(1)小题,要求学生从压力传感报警装置的介绍材料中获取信息:报警器R0的阻值以及报警器开始发出报警信号时通过R0的电流,运用电功率公式计算报警器R0的实际功率。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对电功率知识的理解和简单运用,属于中等题。
第(2)小题,要求学生从压力传感报警装置的介绍材料中获取信息:电源电压以及R0与Rx串联,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计算出报警器R0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计算出压敏电阻Rx两端的电压,再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压敏电阻Rx的阻值。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运用欧姆定律以及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关系,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用,属于稍难题。
第(3)小题,要求学生理解压敏电阻Rx随所受压力F的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根据压敏电阻Rx的阻值,对照压敏电阻Rx随所受压力F的变化图像,判断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考查对图像的理解和分析推理,属于中等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