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给了他们归属感
事实上,和秦芸一样,不少家长刚开始时,都对这些没有生育养育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心怀顾虑,他们不知道这些年轻的老师能否有耐心接纳孩子,能否顺应特殊儿童教育上的差异。
然而,几个月后,教师们的专业性让家长看到了希望。
“嘟嘟每天进来后都会大叫着到处乱跑,要安抚他好久。”教师石兴霓为了让嘟嘟适应、相信幼儿园,尽量像妈妈一样照顾嘟嘟,午休时,抱着嘟嘟坐在过道上,直到睡着了才放下,让他慢慢学会了脱离妈妈。
“其实,嘟嘟是个暖男。”石兴霓说,由于和嘟嘟建立了信任和感情,并通过康复训练,嘟嘟学会了听话,学会了帮老师倒垃圾、端碗、提小桶,学会了向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学会了做家务,喜欢打鸡蛋炒鸡蛋、洗菜切菜。
“在这里,老师称他为‘天使’,给了他归属感。”秦芸说。
教师陈瑶照顾的孩子叫路路(化名),一名发育迟缓、没有语言能力的男孩。在对他进行语言认知教育的几个月里,陈瑶用了很多方法教他认识图片上的香蕉、苹果,“可是教了一个多月,他都指不出来”。
然而,几个月后的一天,奇迹在耐心和坚持中出现了。
“我拿出8张图片,他认真思考后,准确地指出每一种水果,而且也能分辨出颜色。”陈瑶说,不仅如此,路路还第一次叫出了“爸爸”。
千百次的努力,只为了那一声应答;普通孩子一次就学会的事情,特殊孩子却要千百次。当有的孩子终于叫出“老师好”时,老师激动得失声痛哭。重复的训练和教育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艰难、煎熬、挑战甚至崩溃的过程,这样的成就感太难获得了。
“特殊教育的老师都是有大爱的。”高春玲说,“除了专业技能,给孩子输入感情,孩子才有康复的可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