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厦门市儿童医院普外科在短短一周时间内连续收治三名遭遇严重意外伤害的患儿。轻松惬意的假期背后,儿童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13颗磁力珠,深藏幼童腹中
2岁9个月的小男孩阿宝(化名)因为“误服磁力珠2天余”被紧急送医救治。手术中,医生竟从其体内取出13颗磁力珠!事发当天,妈妈发现少了一颗珠子,怀疑孩子误吞,拍片后影像显示孩子体内竟有一串异物,家长当场惊呆——其余珠子何时被吞下浑然不知。
市儿童医院普外科刘云钦医生介绍,每年科室都会收治十几例误吞磁力珠的患儿。她表示:“磁力珠祸害太多小孩了!我们强烈建议家长不要让幼儿玩磁力珠!”她解释,磁力珠若分次吞入,极易在肠道内隔着肠壁相互吸附,导致肠道被“对吸”在一起,最终穿孔。一旦珠子穿出肠道进入腹腔,后果不堪设想。阿宝的肠道已破了2个洞,幸而磁力珠通过腹腔镜手术及时取出,尚未坠入腹腔。
“水宝宝”膨胀,完全堵塞女童肠道
1岁1个月的女童因“反复呕吐3天”入院,外院检查显示肠梗阻。经仔细询问家属,医生高度怀疑其误服了“水宝宝”,当即紧急手术。当医生切开肠管,一颗直径约3厘米的圆形异物被取出——正是吸水后极度膨胀的“水宝宝”,它已造成肠道完全堵塞。
刘云钦医生表示,这颗“水宝宝”最初可能仅有1厘米大小,但吸水性使其膨胀数倍,彻底阻断了肠道通路。她解释,若异物堵塞位置在胃或十二指肠,尚可尝试通过消化内镜取出;一旦进入小肠,腹腔镜手术便成为唯一选择。起初家长对孩子吞服何物毫不知情,直到手术取出异物并反复追问,家属才想起家中确实有此玩具。
骑自行车摔倒,肠道撞出血肿
一名刚结束期末考试的13岁男孩,带着放松的心情在小区内骑自行车,不慎摔倒,腹部重重撞击在路沿台阶上,当即感到胸腹部剧痛。B超检查发现其十二指肠降段旁出现一个团块影,医生判断是撞击引发的出血性血肿包块。
这个血肿包块压迫了消化道。目前采取保守治疗方案:放置胃管引流部分液体,减轻对血肿部位的压力,同时辅以静脉营养支持。经治疗,原本5厘米的血肿已缩小至3厘米,目前男孩仍在住院治疗。
刘云钦医生补充道,今年该院接诊过骑自行车时被车把手猛烈撞击腹部导致脾破裂的患儿。她提醒家长“务必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骑车时不要一味追求速度或耍酷,安全防护与家长看护至关重要。”
提醒
收好家中细小物品
防止孩子误吞
暑期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有统计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0至14岁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刘云钦提醒家长亟需提升安全意识:避免为幼儿购买磁力珠、“水宝宝”等易误吞的危险玩具,家中细小物品应收纳至儿童无法触及之处。孩子参与自行车等运动时,应戴上头盔等防护装备,杜绝危险动作。
此外,暑期还需严防溺水、烫伤及动物咬伤等常见风险。唯有全方位守护,才能为孩子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保障他们度过一个真正平安、健康的假期。
(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苹 张连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珠绣作品亮相中意建交55周年特展2025-07-07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