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赵嘉福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古籍修复人才,在古籍修复与保护方面,他积累了50余年的工作经验。2014年11月,复旦大学成立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赵嘉福在古稀之年接受聘书,到复旦大学教学,为的就是“把手艺传承下去”。
正在给学生们讲古籍修复的赵嘉福。受访者供图
“全国都很缺古籍修复的人才,我师傅一辈的老先生都几乎不在世了,我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赵嘉福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带着传承手艺的使命感,2007年,已经60多岁的他依旧奔走于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培训、当老师。
2014年,71岁高龄的他,接到复旦大学的聘任后,义无反顾地来到教学第一线,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因为肺癌动了一次大手术,“我从事这个一辈子,我有责任把手上的东西毫无保留的传给年轻人。”
任教不到一年,赵嘉福再次因病动手术,但仅调养了半年,就又回到了学校。2015届硕士王美玉正好碰上了赵嘉福身体不太好的时候。“赵老师即使身体不太好,也还是过来跟我们讲话,指导我们。我觉得很钦佩,也很受鼓舞。”
考虑到赵嘉福的年龄,他只有每周四的下午有一节课,对此,学生们格外珍惜。每次上次,赵嘉福都让学生们按照座位顺序,一一阐述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他总是能深入简出地解答学生们的疑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