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周四下课,学生都不舍得离开。”赵嘉福的助教喻融说,下课后,学生们在教室里实践训练到深夜是常有的事。
尽管不少学生们对古籍修复有着一份执着和热情,但古籍修复仍是一门枯燥、时常需要坐冷板凳的专业。如何排解学生们的负面情绪?避免因耐不住寂寞而转行?赵嘉福一边教学,一边总想着,怎么让更多人爱上古籍修复。
“我想第一就是提高他们的兴趣,第二个(是)要他们有成就感。”74岁的赵嘉福不仅懂得如何进行古籍修复,他还是篆刻、书法等方面的专家,“他们说,老师给我写个字,我就给他们写;他们说,老师刻个章,我就当场刻。”
赵嘉福笑称自己就像是在为学生变魔术,时不时出个新花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有求知欲,不能老是做一个东西,这样他们的兴趣很快就没了。”
2016届硕士郑美玉是马来西亚的留学(课程)生,本科毕业十年后,她选择来到中国学习古籍修复的知识。她认为,赵嘉福老师最值得人钦佩的是他师者的胸襟。
“赵老师从传统的手艺人,师傅带徒弟这样的形式走来。传统的手艺人教徒弟总是要留一点绝招,但是赵老师都是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他这种胸襟是常人难有的。”
周四下午课程开始的时间是1点30分,但赵嘉福总是在中午12点就提前到来,在这一段时间里,他除了解答学生们实践过程中的困惑之外,还会给有兴趣学习其他知识的学生单独“开小灶”。
问及他打算在教学一线上工作多久,赵嘉福的答案是:“我想我还能走得动,我就坚持下去,除非我有一天要躺在床上了,我就无能为了。”
在赵嘉福的心里,总有一份传承的使命,“我的付出是应该的,为什么?我要有一颗报恩的心,我现在的手上技术都是老一辈传给我的,他们又得到了什么?他们也毫无保留,我觉得要回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