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您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经50多年了,有没有计划坚持教学古籍修复到什么时候?到多少岁?
赵嘉福:我想就是我还能走得动,我就还坚持下去,除非有一天我躺在床上了,我就无能为力了。我受到传统的教育,我感到我的付出是应该的,为什么,我要有一种报恩的心,我现在手上的技术也是老一代传给我的,老一代又得到什么呢?他们也毫无保留,我赶上了改革开放,我觉得要回报。
过去老师傅会留一手,怕徒弟抢师傅饭碗,而我希望后继的人比我厉害。过去一代传一代总要保守一点,留个绝招,但我觉得没必要。我们国家现在重视古籍保护了,我确实很高兴。
“我和学生是平等的”
澎湃新闻:学生们都认为您是一位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老师,您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赵嘉福:我是新中国以后长大的,以前师傅带徒弟,就是要跟师傅做的一模一样,不太讲究理论。你跟师傅说,“师傅你看,你做的怎么这么好,我怎么做不到这样,为什么?”师傅不会回答你的。我认为现在不需要这样了,如果在课堂上,我是你的老师,课余时间我把学生当像朋友一样。
我有时还说,你们是我的孙字辈,我把你们当自己的孩子,所以学生和我配合的比较好。我现在就是欢迎学生们给我提问题,就是说我教你怎么做,你可以问我为什么这样做。而且大家可以讨论,你认为我的方法不好,你可以提出来。我认为现在时代、社会都是在发展的。不能停留一个位置上。最主要的是我跟学生是平等的,对学生很尊重,你只有尊重对方,对方才会尊重你。
澎湃新闻:您身上有一种“匠人精神”,修复古籍是不是也是一种手艺的传承?需要有一种“匠人精神”?
赵嘉福:是的,古籍修复要坐得下,耐得住,要锲而不舍,你要坚持才能成功。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会半途而废的。我学技术的时候是师傅带徒弟,这样有个缺陷。一是不太主张理论,二是速度太慢。现在复旦搞了一个综合的发展,把现代的科技运用到古籍修复上。过去我们修复东西叫整旧如旧,或者说叫配纸,这个纸什么年代的什么纤维的,要凭我们的经验。现在我们搞测定,通过显微镜,仪器,来测定这个纸是什么年份的。
澎湃新闻:您是怎么看待古籍修复在时代中的作用?
赵嘉福: 现在我们国家强调了传统文化,强调了历史传承,我希望能够把这个事情能够延续下去。我能够做一天,我就做好一天。(澎湃新闻记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