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说奉献,我反而觉得自己幸运,能一直往争取的方向努力。我们只是在做一件自己70岁后回忆起来还会微笑的事情而已。”正在教育非营利项目“美丽中国”支教的陶潜说。
陶潜和孩子们在一起。
2015年从南开大学读完本科毕业后,陶潜并未直接选择就业,而是前往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大寨中学支教。他说,支教并非拍脑袋决定的,而是根据对自己的定位,规划职业方向后做出的成熟决定。
这样的选择让许多人感到意外。而据美丽中国统计,截至2016年底,共有1000名项目老师在云南、广东、甘肃、广西220多所中小学的课堂上,影响着超过33万学生人次,累计教授超过100万节课。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像陶潜一样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年轻人。
至2017年2月10日,该项目2016年秋季开始共录取269位准项目老师,分别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这群名校毕业的高素质人才,比起金融、互联网等光鲜行业反而选择投身于公益、文化、教育等更具社会责任感的领域,显示出另一种迥然的价值取向。
据美丽中国近年统计,66%的参与过该项目的支教老师继续留在了教育、政府、非营利领域工作;18%在知名研究院校继续学习,其中的73%攻读教育或者公益类相关专业。两年支教经历后,这批优秀的青年力量在更长久的发展中,长期关注和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均衡化发展。
近日,3名目前分别在云南、广西、甘肃农村学校支教的90后年轻人与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享了转换人生跑道背后的真实考量。他们说,作为自己职业规划的一环,下乡支教、投身教育是冷静思考后的结果,体现的是看重个人价值的体现和社会价值的创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