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千古,潮起东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
20多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文学逐步发展壮大。它自诞生起,便以其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创新的形态受到读者喜爱,更在数字化浪潮中扩大全球影响力,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今起,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暨首届海丝网络文学周在篮球比分直播:举行,将推进网络文学“创作、产业、评论、传播”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从萌芽、勃发到兴盛,福建在网络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占据重要地位。
时针拨回到1998年。台湾作家蔡智恒发布在BBS上的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风靡一时,被认为是中国网络文学元年。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文缘相承,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网络文学重要发轫地。
世纪之交,真邪的《陆扣青传奇》等网络武侠小说广受欢迎;萧鼎的《诛仙》引起轰动,至今仍被认为是最成功的网络文学作品之一;晋江文学城的前身——晋江万维信息网文学板块聚集大量读者……这些源自福建的作家、作品、平台,对中国网络文学的早期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网络文学历经20多年高速发展,给读者带来丰富内容和独特审美体验。进入新时代,网络文学从量的增加转向质的提升,内容改编和衍生开发百花竞放。截至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平台驻站作者总数超3000万人,作品超4000万部,用户达6.38亿,2024年市场营收规模约500亿元。
(二)
闽派,是中国网络文学生态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目前,活跃在各个平台上的闽籍网络文学写手已超万人,涌现出藤萍、姚璎、芥沫等众多知名作家,《吉祥纹莲花楼》《情暖三坊七巷》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作品,91文学网、畅读书城、掌中云阅等一批占据重要行业地位的平台。
成为中国网络文学重镇,福建做对了什么?
全链条延伸开发。网络文学天然具有跨媒介开发基因。福建在此领域成果卓著。比如,《诛仙》作为IP(文创作品)开发标杆之作,由其改编的游戏、电视剧、电影等都取得了相当高关注和商业回报;《莲花楼》《装腔启示录》等多部海内外热播的电视剧都改编自福建作者的网文作品。福州、泰宁、平潭等地纷纷建设拍摄基地、出台鼓励政策,形成“网文+”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
独特的美学特质。中国网络文学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靠的绝不只是“梗”和“爽点”,更在于作品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近年来,闽籍网络作家在创作中,有意识地将朱子学说、武夷山水等八闽文化符号融入作品,在招式设定、场景构建与情节推进中展现福建特色。
积极的团结引领。网络文学犹如一片充满潜力的花园,若任其野生,虽不乏奇花异草,却难成繁盛之景。近年来,福建对网络作家队伍、创作生态开展有效的组织引领与系统化培育,通过成立球探体育比分: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构建网络作家信息库,组织开展培训班、基层采风、研讨会等方式,为网络作家提供交流互鉴、提升创作水平、汲取创作灵感的契机和平台。
(三)
今时今日,网络文学正逐步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用户规模稳步增长,尤其是海外传播异军突起;微短剧等新业态拓宽网文IP转化渠道,催生出多元立体的消费生态。同时,AIGC(大数据生成文本)技术正深刻变革网络文学的创作、传播与阅读方式。这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抓住契机推动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福建有资源有优势。
向融合要广度。整合域内网文IP、摄制、品牌招商等全链条资源,推动“网文+微短剧”模式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鼓励创作深度结合福建文旅资源的网文作品,开发主题文旅线路;推动网文IP向潮玩手办、服装服饰等消费品领域授权衍生,构建“内容—情感—消费”完整生态链。
向出海要高度。深耕本土文化,通过网文及其衍生开发,实现从“产品出海”到“文化共鸣”的跃升。梳理形成闽派“出海IP资源库”,优先支持蕴含朱子文化、妈祖文化、海丝文化等全球性文化符号的网文IP进行多语种开发与转化;利用AIGC提升翻译效率,加强审校,确保内涵准确传达;设立海外推广基地,通过书展、IP快闪店等活动增强海外用户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向引导要稳度。积极拥抱AI等新技术,推动形成“AI助创”而非“AI代创”的行业共识,建立健全版权归属与标注规范;强化人才培育,提升作者的人文素养、创意能力和产业视野;完善维权保障与激励机制,营造健康、有活力的创作生态。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守价值导向、助力人才兴业、推动产业融合,福建网络文学必将写下浓墨重彩的闽派新篇,让中国故事、福建故事传得更远、更深、更动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一味乡愁 四海知音——看“莆田”餐厅如何2025-11-07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