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公益支教深入了解,双亲的态度才慢慢转变。直到2016年夏天,张懿心终于得偿所愿,在亲人的支持下放弃学位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她说,“这整整花了四年,我迫不及待地要先去做这件事,因为找到了更喜欢也更合适自己的人生道路。”
2016年下半年开始担任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白河镇中心小学英语教师的江西姑娘李郁青也是怀着教育公平理想的优秀一员。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后,她的硕士学位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同样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突破性发展。
而即将结束于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大寨中学支教的陶潜走上公益之路也并非一拍脑袋就定了的。他告诉澎湃新闻,在南开大学攻读计算机和法学专业时期,自己专门上北京公益圈实际走访过,冷静思考后才决定了发展方向。“综合各方因素,根据对自己的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后才做出的成熟决定。”目前,他也如愿申请到了国外高等院校继续攻读国际教育政策的硕士学位。
3人都向澎湃新闻表示,支教前无论是讲课技巧、教学理论还是心理调节上都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而来到项目学校之后,也愈发坚定了今后将继续把智慧和能量投身于社会服务和文化教育领域。
变着法地影响农村孩子的人格养成
来云南大寨中学支教的第一学期,陶潜和附近学校的老师聊天时发觉,无论如何备课吸引,总有20%的学生很少抬头看黑板,眼神涣散,听课注意力也不集中。打听下来才知道问题出在学生视力上,有一个班学生近视率达到50%,而整个学校的学生近视率约在25%。
基于此,陶潜联合云县、双江县、临翔区内的18所学校共同推行“点亮眼睛”项目。依据前辈经验,2016年上半年,在当地政府、教育局、“点亮眼睛公益项目”、卫生医院的眼科大夫等各方协调下,顺利地为近8500名学生提供免费视力检查,为其中的1529名中小学生免费配备了眼镜,并且细致地普及了用眼知识。
此外,在一线教学中,陶潜感到即使在镇中心中学,农村学生的思维固化现象依然严重。他琢磨、反思其背后的原因,并努力影响学生从点滴中转变。
陶潜对澎湃新闻说,从脑科学成因上讲,大脑接受的信息越多,神经网络就越发达,思维也就越活跃。农村孩子自小接受的信息相当有限,长此以往认知水平就与城市孩子产生了差距。而他的办法是,在课程中尽可能丰富地以符合认知规律的方式把大量优质信息输入给学生,但注意与应试内容严格区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