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参加了一轮轮评审会,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李锐老师说。
“研讨会磋商至深夜,只是为了一项发生几率非常小的故障的后备措施。”学生朱迅说。在一轮轮的评审中,专家们不停地讨论各种方案可能出现的情况,每一种情况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孩子们渐渐理解了航天的工作方式,明白了发射中哪怕出现一点点的偏差也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经过一小段时间的调整,孩子们慢慢地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状态。
任健达和其他小伙伴们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1点左右。
“在汇报的前一晚,我们组一起准备到深夜,只想让汇报更加严密完整些。”李潞芸说。
为确保模型的准确无误,孩子们一次次进行模拟,反反复复测试。“有时他们晚上根本没时间吃饭,老师买来了南京特色鸭血粉丝汤,孩子就一只手夹出两口吃,另一只手仍在算轨道。”李锐说。
终于,孩子们坚持走到了卫星发射这一天。
“听到点火的指令时,我期待着,祈祷着……远处的发射场,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隆声,当时甚至感觉到脚下的大地都在微微振动,那振动直达我的心底。”李潞芸这样记录发射时的场景。
这大概就是科研工作最诱人的地方:当你解决了难题就会成就感倍增,而且难度越大成就感就会越大。更何况,孩子们正在参与的是把卫星放上天这么激动人心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