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云晓看来,校园欺凌的发生,对事件的双方而言,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当下的校园欺凌事件中,我们往往会看到都是成年人在忙,而忽视了孩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儿童才是真正的儿童问题专家,我们必须保护他们的参与权。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利益,关键在于明白怎么做才真正对儿童发展有帮助。”10岁以上的孩子具有了一定的行为能力,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在校园欺凌中,孩子们也能收获成长,包括学会化解矛盾,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获得智慧和勇气的提升。因此,建立由儿童沟通化解问题的机制很有必要。
“防治校园欺凌的体系形成得越快,其成效出现得也越快,就能帮助更多孩子免于在校园欺凌中受到更大的伤害。” 童小军说。
建议设专人处理校园欺凌
童小军认为,可以通过机制体制的建设,尽量减少欺凌事件对孩子的伤害。首先,应建立预防教育体系,形成课程。目前缺少针对孩子社会化技能的教育,包括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处理日常事务等。“相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孩子社会化的发展往往更为重要。他们要了解行为处事的边界和规则,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些则不能。”
其次,应当设置专人处理相应事件。“我建议可以在校园里引入社会工作者,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专门人员。”童小军表示,将此类事件交给班主任或年级组长去处理,往往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专业的社工可以在保护涉欺凌的双方不受二次伤害的前提下,了解事件详情,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包括对实施欺凌行为的一方进行矫正教育,给予被欺凌一方适当的安慰和心理治疗等。”同时,学校也必须让学生、教师知道,一旦出现了校园欺凌现象,可以向专门人员寻求帮助。
这一观点得到了孙云晓的认同。孙云晓建议,学校应建立一套应急系统,当孩子遭遇欺凌时,可以向专人求助。同时,学校获知出现欺凌事件时,可以启动相应程序,有条理地处理相关事宜。同时,这套系统还应与警方进行链接,一旦发生涉及刑法或其他犯罪行为时,可以由警方介入,协助解决。
切勿忽视欺凌背后的家庭因素
校园欺凌的背后,既有社会原因,也与儿童的身心特点有关。孙云晓认为,实施欺凌行为的孩子往往在生活中遭受过挫折,比如遭受过家庭暴力、父母离异,或受过别人的欺凌等,这些经历使得他们更富有攻击性。此外,缺乏父亲教育的孩子也会更具有攻击性。“家庭因素可能是校园欺凌发生的主要因素。”
如何从源头上来解决校园欺凌的问题?孙云晓表示,校园欺凌看起来是孩子之间的问题,但就其根源却是成年人的问题。“想要改变孩子,首先需要改变的应该是家长。”在孙云晓看来,如果孩子受到妥善的照料,其安全感、幸福感、亲和力及和谐性都会增加,则能减少其成为欺凌者的可能。
孙云晓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应当发挥作用,帮助孩子独立性和规则意识的发展,使其能明白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同时,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打骂孩子。“那些在家庭中一直遭受打骂的孩子,很可能将他的情绪无理由地发泄到别的孩子身上,成为伤害别人的欺凌者。”父母离异也会导致孩子成为欺凌者,其原因在于父母之间不停地打骂或冷战,会不断折磨孩子,使其心理出现扭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