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关注的斑马线让行问题,同样受到省市老领导的重视。
昨天,多位省市老领导在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建议时表示,厦门在整治交通拥堵的同时,不要忘了关注人行道安全。“有些车辆靠近斑马线不减速反而加速,和行人抢斑马线。现在酒驾管得很严,很有效果,建议这个问题也应该严格管理。”
制图/传明
■杭州街头的让行情景(资料图)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厦门也可以做到。
根据去年底杭州交警部门发布的数据,杭州市区道路斑马线前机动车的礼让率已超过93%,这样的礼让习惯是怎样“炼”成的?
本报拍客朱克增在杭州邮政局工作,他说,杭州斑马线礼让行人是从公交车开始的,出租车紧随其后,私家车受到影响也开始主动让行。“在斑马线前,公交车必须让行人,哪怕是绿灯也要让。如果在斑马线碰到行人,不管红灯绿灯,司机都有责任。”
浙江交通广播“FM93交通之声”的编辑薛晓丹说,杭州斑马线让行也是近几年才养成的社会风气。公共交通系统在这方面做了楷模。
他说,杭州公交集团在推行礼让行人方面,从规章制度、学习教育以及奖惩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培养司机的让行习惯,制订了一套完整的流程:看到行人时,距离30米外松油门、减速;距离20米时速减到15公里,脚放到刹车踏板上;距离10米内停车。违规的司机,无论是市民投诉后查实还是公交公司巡查发现,或是车上GPS系统显示,都将受到扣罚奖金的处理,并且与司机的岗位工资和安全公里数挂钩。
朱克增说,继公交车和出租车受到严管之后,从去年起,杭州交警部门又在斑马线前设置电子监控,强化对私家车的监管,抓拍到未礼让行人的车辆罚100元、扣3分。
“虽然也有车主认为礼让行人会使得交通拥堵,但我认为这是公德心,和拥堵没有关系。”朱克增说。
【执行】
【公交】
司机一年15分 未礼让行人扣6分
去年,杭州交警部门给出了一个数据:公交车斑马线让行率达99%。不仅是斑马线要礼让行人,只要遇到交叉路口或行人习惯性通行的绿化带岔口,公交司机都会减速,如果有行人就主动停车让行。
早在2007年,杭州公交集团颁布的《关于公交营运司机的五条规范》中,就提出了“行经人行横道时必须减速让行”。此后,公交公司相继完善了多项规章制度,给“人行横道礼让”的实施增加了制度保障。司机没能做到礼让行人的,查实之后将受到扣奖金等相应的处罚。
另外,杭州公交集团对司机还有一项内部考核:每名司机一年有15分,如果斑马线前未减速礼让行人,扣6分。司机被扣满15分,就要参加公司组织的学习班,扣一个月安全奖,安全里程也要降一档。
【出租车】
的哥的姐违规 “连累”企业评定等级
2009年8月,杭州的出租车公司发出了“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号召。当时,杭州市交通运管部门开展了一项名为“斑马线前评的士”的活动。
每周,都会有由市运管局、各出租车企业、出租车协会派出的工作人员到杭州的斑马线前,监督的哥、的姐们的表现。目前,出租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考核已进入了常态化。司机一旦未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被交警部门抓拍到,运管将与交警联动,对司机的从业资格IC卡进行扣分,同时司机所在的出租车公司也会相应扣分。这些扣分将会影响出租车司机、企业的等级评定。
【管理】
【警方】
斑马线设电子警察 24小时监控违规车
针对斑马线礼让行人的执行情况,杭州警方从现场执法和监控抓拍入手。在部分斑马线旁,有交警持DV机录像,一旦发现违规车辆,立即通知前方路口的值勤民警截停处罚;监控探头抓拍到的违规行为,由交警确认后开出罚单,如司机有疑议可提出申诉。
现场执法和监控抓拍,成为杭州警方每天的“固定动作”。但是,这两种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监控抓拍,对技术要求很高,并非所有道路和斑马线的监控探头都有条件抓拍。为此,杭州警方去年推出了DSP(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被称作“礼让行人电子警察”。
电子警察设在斑马线前方,只要有行人踏上斑马线,电子警察就会感应图像并即时启动。此时,如果有汽车驶入,电子警察会记录下车辆“出入”斑马线的全过程,这段视频材料自动存入系统,车辆信息也被列入“涉嫌未在斑马线礼让行人”的名单。
有了电子警察,斑马线24小时处于“保护”之下,即便是夜间也能清晰拍下车辆违规的视频。
【政府】
取消不合理斑马线 减少对车辆通行的干扰
斑马线礼让行人落实到位了,会不会影响车辆通行?对此,杭州的做法是改进道路设施。据了解,杭州政府自2012年开始取消、调整斑马线,取消的斑马线多是间距太近或实用性不大的。此后新建或改造的道路,只要条件允许,尽量设置天桥和地下通道,减少斑马线,从而减少行人和非机动车对机动车通行的干扰。
此外,杭州还对19条公交线路进行提速,其中15条提速20%。通过调整斑马线以及公交车提速,斑马线让行带来的交通延缓现象得到了较好的缓解。(记者 赵晨旭 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鹭岛篮球比分直播:“氛围组”登场2025-01-2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