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公众参与环评
生态破坏最小化
无疑,抽丝剥茧起底神秘人工“富豪岛”,环评帮了大忙。
事实上,公众积极参与环评,从而影响重大建设项目,在厦门早有案例。
今年5月,海峡论坛项目进入第二次环评公示阶段。应环评单位海洋三所之邀,厦门观鸟会、厦大环保协会、厦大绿野协会、红树林联盟等4个社会团体聚集在一起,填写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征询表,呼吁给鸟儿留一片栖息地。
海峡论坛选址翔安区大嶝岛西北侧,要吹填造地。但这里恰恰也是大嶝岛重要的湿地。每年迁徙季节,大量候鸟在此停留栖息。清淤对整个生态链的破坏严重。根据国际《湿地公约》规定,大嶝岛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有助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环保人士纷纷认为,这么重要的湿地应该重点保护,实在要建设,应重点考虑就近规划保护区,为迁徙的候鸟提供安全的觅食和栖息区。究竟该不清淤还是少清淤?海洋三所表示,将研究出一个可行方案,尽最大努力保护这里的鸟类。
“目前还没看到进一步的方案,预计会是折中的结果。”厦门观鸟会的岩鹭是发动各大环保团体参加海峡论坛项目环评座谈会的组织者。她表示,自2003年环评法开始实施以来,厦门公众及民间团体参与城市建设项目环评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现实情况是,公众参与的渠道并不是很通畅。
另一个问题是,公众意见反馈能否得到最终落实很难跟踪——虽然环评法规定,最后形成的环评影响报告书必须含有公众参与章节,并列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但这份报告书公众看不到,最终能否落实,不得而知。尤其是一些大项目,代建单位并没有实际决定权,如何平衡生态和建设,还要看政府部门的决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环评程序形同虚设。毕竟,它赋予公众话语权。岩鹭建议,将民间团体参加环评这一模式形成惯例,此外,还应该多加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
回到人工岛项目,海洋三所称,环评公示有多个步骤,目前只是第一次信息公开,公众可以提出意见;接下来,环评单位会出一个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进行第二次信息公开,并主动征求公众意见。
令人欣慰的是,马工程师表示,届时,同样将考虑以座谈会的形式,邀请各大民间团体及利益相关方,就报告书简本提出建议。
人工造岛“热”凸显无居民海岛开发困境
填海造地“救赎”无人岛?
按规划将大手笔开发的人工岛与未开发的无人岛咫尺相望。(丰晓飞 摄)
厦门同安湾,一边是大手笔规划的人工“富豪岛”,一边是咫尺相望的未开发海岛鳄鱼屿。
无独有偶,厦门湾南岸,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内,也有一个人工岛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该人工岛附近,同样有一个无居民海岛。
填海造地“热”,凸显了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困境,全国首例人工开发的无居民岛屿火烧屿10年起起落落,正是一个缩影。由此,公众不禁追问,无人岛旁填海造地,究竟是救赎还是毁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