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以乐:以剪纸为乐,记录美丽厦门
“80后”以乐是漳浦人,如今他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厦门这座城市。2012年,他在厦门创办了“以乐剪纸艺术馆”。不久前,在鹭江街道的帮助下,他的剪纸作品还有了新家。
28岁之前,以乐的事业发展得顺风顺水。然而,在28岁那年,他辞职并开始“以纸为乐”。2012年,以乐自费十几万元筹备的第一次个人剪纸展,只卖掉了一幅很小的作品,收入328元。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挡他追求梦想的步伐。如今,以乐的剪纸作品30余次在国内外获奖并被收藏。
“我很敬佩那些被评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前辈们,他们的身上有一种坚守的力量。”以乐说,“无需急功近利,在我看来,做喜欢的事情,不应该去纠结太多的名和利。”
以乐很喜欢厦门这座城市,一有时间,他就会把眼前的景物用笔和剪刀记录下来。他把厦门的著名景点,用剪纸的形式刻画出来,推出了《印象·厦门》系列剪纸作品。说起心目中的价值观,以乐表示:“善良和真诚,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我希望自己安安静静地,以内心的和谐,与大家一起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
黄国宝:老字号靠的是良心与诚信
黄国宝的母亲是老厦门人熟悉的赖厝埕扁食嫂。黄国宝认为,经营老字号不仅需要真功夫、需要良心和耐心,而且需要诚信。
黄国宝用母亲的故事来诠释自己所坚守的价值观。1964年前后,黄国宝的母亲就被叫“扁食嫂”。“母亲是个好强的人,做事一定要做到最好。”黄国宝说,“卖扁食就是做人”,顾客就是亲人,因为是亲人,母亲从不计较,他从未见母亲和人争执,这就是和气生财。
“保住老字号,无论传承还是创新,全凭良心和诚信。我现在的精力主要用在面条和扁食的质量上。”有人说,黄国宝的行事风格越来越像他的母亲。“一碗扁食就是一个窗口。我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令黄国宝欣慰的是,到店里来吃的多半是厦门人,来的都是老食客,还有许多人不远万里从海外回来吃“古早味”的扁食。
陈燕妮:留住舌尖上的回忆
从“陈老师”变成“芋包嫂”,自从嫁到芋包世家,陈燕妮就学会了包芋包的手艺,成为名副其实的“芋包嫂”。
陈燕妮丈夫的爷爷王朝基是厦门好清香创始人,上世纪40年代在大元路32号开店,经营饶有风味的“烧肉粽”、“芋包”等小吃。作为老王家的第三代传人,八市营平路口老店承载了陈燕妮和丈夫的艰辛历程。
“一开始,我以为做芋包是一件有趣的事。”然而,陈燕妮很快发现了很多困难。当时,八市老店没水没电,就要搬水接电,雨棚也时常漏水。如今,陈燕妮和丈夫的店走上了正轨,还开了分店,但仍然坚持纯手工的制作。“手工制作的味道是机器无法取代的,这是一盘生意,更是一种情怀。”陈燕妮说。
每年篮球比分直播:和清明节,许多老华侨都要到陈燕妮的店吃小吃。陈燕妮说:“我要坚持做下去,八市是个充满老情怀的地方,我要让华侨们和老厦门人都来八市老店回忆过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鹭岛篮球比分直播:“氛围组”登场2025-01-2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