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8岁的王大爷因贪凉过度导致腹泻虚弱,被家人送往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中医科就诊。对此,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叶妙琛分析说:“小暑过后,湿热交蒸,老年人气血不足、脏腑功能渐衰,稍有不慎,易诱发宿疾。”
“小暑至,盛夏始”“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节气对老年人来说,不仅是难熬的“烤验”,更是健康养生的关键期。叶妙琛告诉记者,小暑过后,老年人更应注重调养情志、调理体质、调治疾病,以适应季节气候变化,达到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目标。
调养情志 避免“情绪中暑”
叶妙琛说,小暑过后,老年人情志易波动,因高温环境易引发情绪或心理异常,表现为易怒、烦躁、注意力下降、情绪低落等“情绪中暑”现象。因此,应针对老年朋友的具体情况进行情志调养,如保持心平气和,通过静坐、冥想、深呼吸等放松练习,缓解紧张情绪;多与亲友沟通倾诉,通过听音乐、阅读转移注意力,改善不良情绪,保持心理上的“清凉”。
不仅如此,老年人应保持规律作息,宜晚睡早起(晚睡不超过23时),配合午休,每天11时至13时有20分钟至30分钟的小憩。
叶妙琛说,饮食也对调养情志有一些作用。老年朋友饮食应以“清热解暑、健脾祛湿”为原则,注意饮食清淡,适当补充水分,避免进食辛辣煎炸、肥甘油腻之品,少食牛肉、羊肉和甜食,忌贪凉饮冷。老年人应以“六七分饱”为度,多吃鱼肉、牛奶、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也需要食用适量的蔬菜谷物水果,如苦瓜、冬瓜、绿豆、薏米、火龙果、苹果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等。
调理体质 注意“温阳驱寒”
在体质调理方面,叶妙琛认为,老年人大多体质偏虚,加之对环境温热、暑湿及体内缺水口干等的感知日渐迟钝,易导致或加重气阴亏虚、气虚湿阻、脾虚湿热。因此,老年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状态进行调理,平时用太子参6克、桑椹6克煮水代茶饮,或陈皮6克、山楂6克煮水代茶饮,或玉米须6克、荷叶3克煮水代茶饮,以补气养阴、健脾祛湿、清热利湿。
叶妙琛说,中医有“春夏养阳”的说法,体质偏寒的老年人可以在这两个季节“温阳祛寒”,比如在每天8时至9时、16时至18时让后背晒晒太阳,每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也可以喝点姜枣茶,或到医院用三伏贴、三伏灸等贴敷大椎、肺俞等穴位。
调治疾病 重在“未病先防”
叶妙琛说,小暑过后,调治疾病重在未病先防,因为此时的湿热是多种老年慢性病和季节病的“催化剂”,需重点防范与调护。
“暑热耗气伤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压易波动,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叶妙琛说,老年朋友可早晚按揉内关穴来安神宁心,按揉曲池穴辅助降压,按揉太冲穴平肝降逆。小暑时节湿困脾土,肠胃功能减弱,贪凉或不洁饮食易引起老年人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老年朋友可艾灸或热敷中脘穴(肚脐上4寸)、神阙穴(肚脐)、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以实现“温中散寒”、强健脾胃。
叶妙琛提醒:“老年人切勿凭经验自行用药或过度进补。若感觉不适,请及时就医。”
(海西晨报记者 晋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珠绣作品亮相中意建交55周年特展2025-07-07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