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缘湾湿地公园慢行道常有电动车穿行。
“明明是散步跑步的好地方,电动车却窜来窜去,心都悬着!”最近,厦门本地网络平台上,一则关于五缘湾湿地公园慢行道电动车穿行、影响行人安全的帖子引发不少市民热议。
慢行道的安全隐忧如何破解?连日来,记者深入五缘湾湿地公园,实地蹲点观察,对话居民,采访相关部门,寻求最优解。
现场:锻炼高峰期“人车混行”
在网帖下面,不少网友认为,行人应该走人行道而不是非机动车道。过去一周,记者在五缘湾湿地公园感恩广场、花溪等点位附近路段看到,相比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显得有些拥挤,既有送餐骑手和居民骑电动车穿行,也有行人散步慢跑。
“非机动车道路面铺设沥青,更平整好跑!”刚结束锻炼的许先生坦言,尽管公园划分了人行道与用于自行车骑行的非机动车道,但不少跑者和他一样,为了脚下更舒适,选择了非机动车道。也有市民反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标示不够明显,到了晚上看不清,“走着走着才发现是非机动车道”。
记者蹲点多日观察发现,园区内时不时有电动车穿行,到了晚间锻炼人群增加,不少运动的人喜欢跑在非机动车道上,造成人车混行,尤其在狭窄路段,安全风险增加。
原因:出入口多 管理难度大
电动车能在公园里骑行吗?带着市民群众的疑问,记者采访公园管理相关部门。“原则上电动车不允许在公园骑行。”湖里区园林绿化中心工作人员李旺南说。“原则”为何没落地?他道出了管理难的主要原因:环湾岸线漫长,大大小小出入口多达85个,难以严密防守。“实际管理难度非常大。”他说,有限的巡查力量面对四通八达的入口,显得力不从心。
而管理难题的另一面,是居民实实在在的出行需求。
在毗邻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公园出入口,刚结束运动的李女士准备将电动车骑出园区。“我家离这两三公里,骑电动车来回最方便。”她的话点出了五缘湾片区居住密度相对较低、公共交通站点不密集、短距离出行“最后一公里”衔接不便的问题。而园区出入口缺少电动车停放区,也是电动车进公园的原因之一。
对策:疏堵结合寻求出路
面对居民反馈的安全隐忧,管理部门并非无动于衷。李旺南表示,园区管理方已着手采取“疏堵结合”的策略进行应对。
“我们计划在多个主要出入口设置U形路障,设立醒目的电动车禁行标志。”李旺南说,考虑到居民的出行需求,将在这些管控路口附近配套设置电动车停放区域,方便居民停车后步行入园。同时,对穿过园区的部分市政道路如汤屿路进行分区管理,为电动车保留通道,做到兼顾骑手需求。
园区还将完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标识系统,优化路线引导,推动“人车各行其道”,减少混行冲突。
公园管理方表示,慢行道的安全,也需要每一位使用者的理解与配合。“我们非常欢迎市民游客联系我们,贡献‘金点子’。”李旺南说,湖里区园林绿化中心期待集思广益,寻求更优解。
若您有好的意见或建议,也可通过本报热线968820或本报官方微信、微博反映。
(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庄筱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珠绣作品亮相中意建交55周年特展2025-07-07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