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被孩子用脚连踢了几下,他愤然而起,将孩子抱摔在地,并狠狠地踩跺其头部。近日,一段“公交车上男子暴打儿童”的视频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和热议。几乎所有人都痛斥该男子“心狠手辣”,认为即便孩子踢踹在先,一个成年人也不应对孩子下此重手。而就在一个多月前,在另外一条与孩子有关的新闻中,人们的观点却截然不同——“熊孩子”猛推孕妇称“想看她会不会流产”,结果也是遭到暴打,对此人们却几乎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该狠狠打”的态度,有些更是直呼“不要因为还只是个孩子”就手软。
面对顽皮的孩子时,我们究竟应当怎么办?这的确是个让人有些纠结且又无法回避的问题。从最朴素的感情出发,我们既希望有人好好“教训”下“熊孩子”,让其长点记性,却又生怕陷入以暴制暴的暴力惩戒的怪圈中。一方面我们的道德文化浸润着“爱幼”的基因,同样的话大人说了可能会翻脸,孩子说了则是“童言无忌”,纵使是孩子做出一些带有破坏性的行为,多数时候也会被认为是“年纪小不懂事”而原谅;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孩子“无知”,所以他们往往更“无畏”,更容易做出一些伤害性更大的事,譬如割断高空作业安全绳、楼顶抛物、地铁月台推人等等,若不严肃追责惩教,无论对受害者还是对孩子,都是不负责任的。
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回到“爱”的原点上来思索问题。我们爱孩子,所以应当对其在成长中的一些错误报以宽容,也同样因为我们爱孩子,所以绝不能纵容其不良行为不断升级恶化。从社会层面而言,出门在外遭遇“熊孩子”,不妨多些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宽容;从家庭角度出发,发现自己孩子有“熊”的倾向,则必须多几分子不教亲之过、溺子如杀子的觉悟。对别人的孩子多些宽容,如“公交车上暴打孩子”的闹剧就不会再上演;对自己的孩子少些纵容,像“孩子阳台抛物砸死路人”的悲剧就能避免发生。
具体到教育的方法上看,无论是自家孩子还是别人家孩子,施加拳脚都不是正确的选择。别人家孩子自不消说,谁能容忍自家孩子被外人打呢?路遇“熊孩子”,倘若出手打了,最多只是解一时之气,过后必然惹来更大的麻烦,不但在道义上理亏,还有摊上官司的可能。至于自家孩子的教育,用拳头不如用脑子,须知暴力管教带来的多半是恐惧,孩子并非是因为明理懂事而停止顽劣的行为,只是因为他们怕被打。那如果家长不在身边,或者说在不会被发现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变本加厉地顽劣。“熊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其实正是因为家长在平时的教育缺失,而这种缺失并不是用几顿胖揍就可以补齐的。
很多时候,家长们总会出于疼爱而纵容孩子看似无伤大雅的一些小毛病,但凡事都是一个由小及大的过程,大问题的出现往往正是因为对小毛病的纵容。譬如说孩子在家可能乱扔玩具,如果一味纵容,保不齐下次就会是把东西扔出窗外砸到路人;又或者孩子平时比较自我,遇到不称心意的事就会推搡家长,如果一味纵容,下次被推搡倒地的可能就是外面更小的孩子;再比如说,一些孩子在家喜欢乱涂乱画,如果一味纵容,停在路上甚至是4S店展厅里的车辆,没准也会变成孩子乱划的“画布”。一旦孩子在外惹事,疏于管教的苦果家长必然得吞。
事实上,“熊”或者说“顽皮”应该说是每个孩子的一种本能,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世界是新奇的,他们本能地会以自己的方式去触碰探索这个世界,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去明对错、辨是非,去不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多方共同协作,给予他们一个宽容但不纵容的成长环境,通过教育在细微处立规矩,正确地引导孩子从小就守法遵礼,而绝非只是袖手旁观或者一味凶神恶煞地惩罚恫吓。(薄鲁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