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洋工业园区的“工业梯田”上,陶瓷生产与配套企业紧密联动;陶瓷家电智能产业园里,跨界融合的新产品不断涌现;鹏祥科创园通过“腾笼换鸟”激活低效用地……德化,这片曾受限于“山多地少”的山区县域,正以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以“一园一特色、一园一产业”的布局思路,推动陶瓷产业实现从“集聚发展”到“集群突围”的华丽蝶变。
截至2025年8月底,全县已建成投产园区1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3600多家,入园率达80%,创造产值475亿元,交出了一份山区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城东古洋工业区
梯度开发
向空间要效益
“以前我们租的厂房空间狭小,要找块合适的工业用地比登天还难,现在‘工业梯田’让我们有了扩产的底气。”兆丰瑞宝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谌建军感慨道,公司自2022年成立、2023年入驻古洋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生产空间从几千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4.5万平方米,一层车间里就完成全链条作业,产能直接扩大1.5倍,每天产量超过6万件。
兆丰瑞宝生产车间
德化作为典型的山区县,工业用地稀缺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县创新利用低丘缓坡地,以2-3米为一个高差、3000-4000亩为一个开发批次,打造“工业梯田”。
位于德化县城东四期的古洋工业园区是德化“向山要地 梯度开发”建起的首个“工业梯田”试点园区,累计生成产业用地1418亩,建成标准化厂房16.3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25家,规上企业近30家。
在空间开发模式上,德化并非简单“造厂房”,而是实现“标准化+定制化” 双轨并行。一方面,通过县属国企统建高标准厂房,推出可租可售的产业空间,如古洋标准化厂房C区已建成产业空间 16.33 万平方米,即将迎来增资扩产企业9家;另一方面,赋予优质企业“带方案建设”自主权,满足个性化生产需求。如兆丰瑞宝自建的新厂房,不仅将层高从3.8 米提升至5米多,还配套两条专用隧道窑,为家电陶瓷部件生产提供定制化空间。
电商物流园
这种空间开发智慧,在多个园区落地生根。鹏祥科创园通过法拍流转、资产重组,将低效用地盘活成80亩产业园区,新建 14.14 万平方米厂房全部封顶;中国陶瓷电商物流园规划用地555亩,分三期打造电商物流枢纽,已建成产业空间23.27 万平方米,吸引70余家企业入驻。
截至目前,德化已成功规划建成古洋工业园区、鹏祥工业区、宝美工业区、诗敦工业区等陶瓷产业园区7个,建成投产园区10平方公里,为陶瓷产业发展拓出了“新战场”。
串珠成链
构建产业生态
走进同鑫陶瓷的全球花盆智慧制造产业园,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自动注浆设备精准注料,静电釉系统完成表面装饰,89.5米长的全自动隧道窑有序烧制,整个流程仅需少数工人操作。在静电釉生产线上,陶瓷经过该生产线便可完成表面的装饰,省去了传统陶瓷生产线上的彩绘、上釉等步骤。“通过‘机器换工’,生产效率提升70%以上,产品合格率也提高了15%-20%。”曾两旺介绍道,“我们不仅自己建产业园,还带动125家配套企业入驻,现在供应链本地配套率超过50%,企业原材料运输成本降低30%,带动就业230人。”
全球花盆智慧制造产业园
德化创新推行“一家龙头建一个园区、带一条链条”发展模式,目前已有顺美、同鑫、华茂、丰弘机械4家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园区建设。以古洋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引入同鑫陶瓷打造全球花盆智慧制造产业园,形成“一园四中心”,围绕其花盆生产主业,吸引125家配套企业入驻,涵盖模具加工、颜料研发、包装设计等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紧密生态。“如今园区内供应链本地配套率超50%,”曾两旺说。
陶瓷“智”造产业园(吴有森 摄)
“这款陶瓷电陶炉采用自主研发的耐高温陶瓷面板,加热速度比传统产品快20%,还能与陶瓷餐具配套使用,一上市就接到5000台海外订单。”在陶瓷家电智能产业园的德瓷公司展厅,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着跨界创新成果。
陶瓷家电智能产业园,助力陶瓷产业延链补链(吴有森 摄)
作为德化推动产业转型的“试验田”,陶瓷家电智能产业园以“陶瓷+家电”为核心定位,成功打破传统陶瓷产业边界,开辟出全新增长极。该园区引进广东等地家电企业,同时引导本地品牌“南山先生”“德瓷”向家电领域延伸,已推动5家企业投产,开发电陶炉、电磁炉等13个项目,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地。为加速产业集聚,园区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入驻的家电配套企业给予前两年租金减半优惠,对研发投入超500万元的企业给予10%补贴。目前,园区已吸引20余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从陶瓷部件生产到家电组装的完整产业链。(林婉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篮球比分直播::城舰共话鱼水深情2025-09-12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