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轻人要来学木偶,林海良总是开心地教。
翻阅大量史料 潜心创作剧本
“一语道出千古事,十指搬弄百万兵”、“帐前可演天下事,箱中能容世上人”,说的是布袋戏舞台虽小,却大有乾坤。因此,布袋戏表演,除了唱作之外,剧本尤其重要。然而祖上除了手艺和父亲手把手教会的几个剧目,只留下一本剧本目录,120部戏曲,没有内容,只有目录。没有内容,这戏要怎么演下去?
好在林海良文化水平较高,从小熟读古书,看得懂文言文,许多历史典籍也通晓其意,既然祖上没有留下剧本,那就自己编吧。林海良表演的剧目大多取材于古代小说和戏曲,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西厢记》、《桃花扇》等。在他的“书房”内,记者看到了一大摞的古典小说,有一本厚厚的手抄本《南唐演义》,老林说,他前后抄了十年,边抄边学边创作。
在把原始故事领会透,再结合闽南语方言和布袋戏的特点进行创作,编排出了很多新剧目。由于熟读原著,演出中,他往往能加入一些古语、古诗词、古对联,为表演起到画龙点睛或插科打诨的作用。
近年来,林海良在传承表演布袋戏传统曲目的同时,注重结合新时代新形势,对剧本内容进行创新、编排和表演,如自编宣传计划生育、茶艺戏等剧目;也会结合当地的风土地理,创作一些乡土题材的剧本,2008年,他结合虎邱茶叶黄金桂的发源历史,创作新编布袋戏《黄旦记》。
木偶头装箱后,即可外出演出。
重任在肩不敢卸 六十载无悔坚守
一个布袋戏戏班一般仅三五人,多由家庭成员组成,往往是父子、夫妻、兄弟同台演出,技艺也是代代相传。演出的装备相对简陋,舞台是一个两米长、一米五宽的戏棚,木偶头等道具装入箱后即可挑担出行。一个布袋走四方,这便是布袋戏名称来源的传说之一。
有接戏的日子里,天还没黑,林海良就要和戏班的搭档们,提着装戏台、锣鼓等工具的布袋和装木偶的旧箱子,迎着夕阳出发了。那个斑驳粗糙的木箱,还是父亲留下来的。
作为班主,林海良是“假宜真”的主演,他嗓音好,凭借一双巧手,一人塑造传统戏曲中生、旦、丑、兽、杂等形象。主演可谓布袋戏的灵魂人物,身系演出成功与否,要包办戏中所有人物的唱、念、说、打,仅唱这一项,表演者就必须具备模仿男女老幼不同人物音质、不同讲话风格的技巧,且必须能做到各种不同性格的角色五音分明,加上情绪表达的八声七情等,因此,不仅需要一定的天赋,还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音乐素养。
尽管老林很谦虚,将自己的天赋与努力,都归功于幼时家学环境,然而,没有他后来60多年的努力与钻研,也就没有如今远近闻名的“假宜真”了。
热闹的锣鼓声中,老林抑扬顿挫念白的响起,手中布偶舞动出生命的灵性,开始演绎人间百态,给寂寞的乡村夜晚带来欢乐,为许多80后、90后们留下了珍贵而美好的童年记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