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径3.66厘米 30年撑长至13米生态奇观
在福安市范坑乡的一隅,一株枇杷树以惊人的生态奇观打破了人们对木本植物的传统认知。这株高逾13米的常绿乔木,其主干竟如藤蔓般蜿蜒攀爬,从一楼阴翳的陶缸中拔地而起,沿着建筑外墙螺旋上升,最终突破四层阳台的物理屏障。这种“下藤上木”的奇特的植物形态,更以数百枚果实缀满梢头,书写着生命适应环境的生存史诗。
4月11日,记者随同林业部门前往该乡枇杷“藤”现场探秘,映入眼帘底下有一个打通的缸上栽种的“藤状植物”,树干像葡萄的藤细细长长茎向上生长,一楼上二楼处还转了个弯。如果没抬头或爬上楼顶只看树冠、果实时,还以为是棵老葡萄树。林业工作人员实地调查、鉴定,该植物为蔷薇科枇杷属栽培物种——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现场勘测:该枇杷树高13.15米,胸径3.66厘米,枝下高11.7米,冠幅为2.05米×1.8米,主枝有17个。
福安林学会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旺利表示,该枇杷树的主干细长,呈藤本状,其树高-胸径比值高达359。据考证,该枇杷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细长的枇杷树,有可能也是世界上最细长的木本果树。
枇杷树为常绿小乔木,属于木本植物,而这株枇杷树的树干却呈现出藤本状,非常奇特。这种藤本状形态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株改写教科书的枇杷树竟源自一次偶然——1995年,当地村民品尝枇杷时随意丢弃的果核。为了让枇杷树向上“发展”吸收更多养分,小炒店老板把陶缸底部挖了个小洞,树根直接向地下土壤延伸。吃过该枇杷的村民李贵明介绍,这株枇杷树三年前爬到阳台上后才开始结果,其果实味道特别甜美。随着短视频平台上的爆红,这株“会爬楼的枇杷树”已成为该村生态旅游打卡点,甚至有游客专程前来验证“藤上结金果”的传说。
枇杷为常绿小乔木,是喜阳的木本植物。正常情况下,树龄30年的枇杷树的胸径可达四、五十厘米或以上,而这株枇杷树的胸径仅为3.66厘米。
这株枇杷树持续生长在遮荫环境中,长期处于“光饥饿”。为了生存,它将所有能量灌注于垂直生长,导致侧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活性受抑制,次生木质部发育停滞,树干纵向增长而不再增粗,最终形成细长如藤本状的形态特征。当冠层到达屋顶获得充分光照后,促进维管形成层恢复活动并解除侧芽休眠,重建典型乔木的枝系结构与生殖发育。据悉,当地计划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莆田城厢区华林经济开发区西许片区:铆足干2025-04-14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