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合璧,无论在两岸文化交流上,还是于中国美术史而言,都是一件盛事。据初步统计,在两个月的展出时间里,总计有51.8万人次前去一睹黄公望真迹,其中近三分之一观众来自大陆。为什么一幅作品的“合璧”产生了如此轰动的效应?首先,这源于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的地位。黄公望为元四家之首,对后世山水画发展影响最为深远,而《富春山居图》是其晚年风格的代表之作,是文人山水画的巅峰。另一方面,就不得不提到国人心中对“完满”一事的渴望与对美的追求。圆满是人们天性追求的人生轨迹,圆满人生、圆满家庭,对人、事、物都是如此。事实上,在古代书画中“分分合合”的作品并不单此一件,它们在现实中的分开并不等同于在人们思想上和审美上的分开,在追求完满的理想主义者脑中,它们一直并未分离,在人们心中,也总是期盼着它们能“在一起”。所谓分久必合,既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我们对完满的期待。《富春山居图》的合璧,不就是梦想照进现实,众人期待的小团圆吗?细数历史上“分分合合”的书画作品,有些已经终于携手求得团圆,有些却分散在不同的博物馆、藏家手中,它们的再相见,不知还需要多久。
古代书画
“分久必合”有多难?
宫中图:★★★★★
理由:宫中图可以说是被割裂得最严重的名品之一,如今分存于各个不同的博物馆与藏家手中,且无一画段存于国人之手。从组织人、组织方式等多方面来看,想要所有割裂画段化零为整合而为一,可谓难上加难。
灌木丛篁图:★★★★☆
理由:画作中段的流失本已对合璧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此外,据其他媒体报道,苏州博物馆有关人士称,去年上拍的《灌木丛篁图》右侧曾和馆藏左幅放在一起核对过,很多方面并不一致,是无法“合璧”的。
四清图:★★★☆
理由:《四清图》被分割的两段分藏故宫与美国,虽然相隔大洋,但在中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盼望也相信着《四清图》可以在展览中合二为一,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富春山居图:★★★
理由:虽然从保护作品考虑,专家表示下次展览至少要等六年,但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说,《无用师卷》一定会来大陆“合璧”展出。相信六年以后《剩山图》和《无用师卷》的再相见,不是梦想。希望下一次,我们能在大陆看到《富春山居图》的团圆。
《富春山居图》
跨越海峡终相聚
黄公望晚年定居富阳市境内,近八十岁高龄时创作完成《富春山居图》,画面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直伴随黄公望在富春江边游历的无用禅师,预料此作一经问世必为人巧取豪夺,所以在尚未完成之时让黄公望把该画的创作源起,经历过程以及他对此画今后命运的预测都写在了这段题跋之中。这一罕见之举,预示了这幅旷世奇作,注定不平凡的命运。
这幅画在传世的过程中间,经过了很多名人之手,几经曲折,《富春山居图》被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又把它转卖给了宜兴人氏吴正志。清顺治年间,吴正志将此画传给吴洪裕。
吴洪裕是宜兴大收藏家,极为喜爱此画。清顺治七年(1650),吴洪裕弥留之际命人将此画焚烧殉葬。家人不敢违背只得搬来火炉,将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丢入火中,幸而吴洪裕的侄子眼疾手快,用障眼法抢救了出来,可惜画已经烧断为一大一小两段。
《富春山居图》自此以前半《剩山图》和主体《无用师卷》长短两部分存于世,颠沛流离。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无用师卷》被运往台湾,从此,《富春山居图》两岸分离,而《剩山图》在经过曹友卿、吴湖帆之手后,被收入浙江博物馆。
虽然两岸近年来一度想促成《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但由于种种原因,计划搁浅。直到今年初,浙台双方签署了《富春山居图特展备忘录》,决定在2011年推出“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两岸分离60多年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6月1日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破镜重圆”。
两个月的展出时间,对于期盼合璧已久的众人太过短暂。刚刚落幕,就不断有人追问下一次《富春山居图》合璧之事。据悉,为避免光照累积对纸质展品造成的伤害,如《富春山居图》一类古画,展出40天一般应休展3年以上。此次展出延长到了60天,相应的下次再把它拿出来展览,起码要到6年之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