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一个长三角周边二日游产品,用车费、过路费、油费等需要2000元,导游和司机的人工成本需要1000元,餐费补贴和住宿补贴需要800元,再加上酒店、景区门票等可能人均费用应该在1000元左右。然而为争夺客源所引发的低价战,往往会给游客报价仅500元左右,其他的费用或由在线旅游商补贴,或由导游自己“买团”进行——导游要接团,就自己先掏钱买下旅游团,相当于抓住客源,然后再使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策略,以强制购物将此前的补贴成本从游客身上赚回来,于是就会出现本文开头的一幕。
导游与购物店联手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实地和辗转采访了解到,购物分成有几种模式,部分导游采取的是直接将客人拉到购物店进行消费,然后根据客人消费情况来分成。另外有一种“剧情式表演型”购物,记者曾在现场看到,导游将客人带到商店的一间会议室,接着会出现一个自称“老板”的人,告诉大家自己刚生了双胞胎儿子,然后开始动之以情,与游客拉家常,接着引出玉石的话题,以看似自然的方式让大家购买,其间还会有“秘书”出现,让“老板”出去接电话,以体现业务很繁忙。实际上,该商店内有很多装修一模一样的会议室,以及穿着打扮都一样的“老板”和“秘书”,他们都有剧本,所有劝说游客购物的台词都一样。最后一关则是在演完“小剧场戏码”后,将客人带到玉石购买处,总会有些许客人进行购买。
至于利益分成,则会根据商品品类的不同来划分,如果是客单价比较低的食品类商店,则按照“人头费”计算,即无论客人消费额度是多少,只按照进店客人的数量来返利给导游,比如一个客人5元,如果一个团队40人则返给导游200元。假如是客单价比较高的商品,比如玉石,则按照游客发生的实际消费额度来抽成,假设一个40人的团队一共购买了2000元,则按照一定比例类似10%~20%即200~400元来返利给导游。当然,司机也需从中分一杯羹。
所以,有时候会看到当游客消费力不足甚至不愿意购物时,导游会谩骂、司机会罢工等,因为对于这些业者而言,贴钱的低价团若缺乏购物返利,他们不仅相当于白干活,甚至还是亏本生意。
另一个“人”的因素当然就是游客。
“当太多人指责导游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说,游客也应该理性。明知道包含了交通和食宿的团费比来回机票还便宜,还要去参加低价团,将价格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本身也有问题。游客需知道,你报了低价团,就可能之后会有额外付出,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且价格也不应该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旅游需要的是体验,什么都要最低价,搞到旅游业者难以负荷成本,那么自然不会有好的旅游体验。”瞿佳直言。
拿什么拯救?
既然知道了症结所在,那么是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呢?
“我们当然看到了问题,所以对我们而言,现在随着消费升级,价格不应该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要从根本上改变,拿出好的产品,不要千篇一律,而是走个性化、差异化的路线,吸引更多自由行游客和特色团队游,并不以低价吸引游客。让消费者改变单纯比价的观念,来比较产品和性价比。”驴妈妈创始人洪清华表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