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榨菜”开坛
沉潭涪陵区新村乡群星村,天价榨菜沉潭处,水上的浮标标示着榨菜沉潭的时间
普通工厂造天价榨菜
涪陵榨菜集团生产此种“天价榨菜”的工厂只有一个,相对于其他年产近万吨榨菜的工厂来说,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厂,它的位置就在从龙潭镇进入新村乡的入口附近。记者随后来到了这家工厂。厂子的门口,种了玉米、辣椒等,杂草丛生。两堆瓦罐放在杂草中,任日晒雨淋,其中最大的有1米多高,小的也有近半米高,总共近300个。虽然在它们的附近各有一个雨棚,但面积太小连瓦罐的五分之一也无法覆盖,还摆放得混乱无序。“这些都是他们用来装榨菜的”,附近居民老杨这样告诉记者。
涂成灰色的院墙里面,红砖砌成的屋舍俨然。厂子红色大门紧闭,以前可以轻易出入的大门已经挂锁。但厂子里常人来人往,工作仍然忙碌。或许是因为正处舆论漩涡,该厂内的工作人员异常谨慎:“我们这里是不能随便进出的,必须有集团的人陪同才能进来”,有工作人员说,“这里生产的就是榨菜,它卖多少钱我们不知道。”“其实以前进去非常容易,只是最近出了事管得有点严,生产高档榨菜的地方,环境也没好到哪去,跟一般的工厂没啥区别”,附近居民小刘如是说。
总部专卖店不见有售
“2200元的榨菜,我们这里没有。那么贵的价格,谁买啊?”重庆江北机场的一家特产店里,工作人员如是告诉记者。在常因价格畸高而为大众诟病的机场里都没有卖,重庆其他地方记者更是难寻“天价榨菜”的踪迹。
据涪陵榨菜公开资料显示,其2200元高档沉香榨菜的销售地点仅有两个,即重庆市区和涪陵地区。
涪陵区新世纪商场,是涪陵最高档的两个商场之一。该商场榨菜销售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200元实在是高得离谱,那都是用来送礼的,根本不实用。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卖过,将来也不准备卖。”而在涪陵另一个高档商场,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没有那款榨菜销售。
记者随即又走访了分布于涪陵街头的多家涪陵榨菜专卖店,但都没有这款榨菜销售。记者随即来到位于体育路的涪陵榨菜集团总部楼下的专卖店,货架上同样没有这款榨菜。“如果你想要的话,我能帮你去厂里拿”,该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什么不摆出来呢?“那么贵……”该店员欲言又止。
直到记者在重庆百货附近的一个水果摊上买水果的时候,该水果摊摊主梁先生即向记者表示:“我可以帮你到厂里去拿,至少便宜500到600块。我们跟厂里很熟的,你可以先看货然后再给钱……”
在涪陵街头,这样的涪陵榨菜“义务推销员”人数不少,甚至不少“山城棒棒军”也表示有厂里的关系,可以拿到低价的榨菜,不管哪个品种。
秘方来源
“巴国古法” 口说无凭
在涪陵,榨菜是便宜货,农村里几乎家家都做。但做榨菜的秘方,在这里可是个顶抢手的“宝物”。“不久前曾有一个小榨菜厂,花了几千块钱买了一个‘巴国古法’制造榨菜的秘方,近来越做越大,生意非常红火……”百胜镇的老陈总想弄个“秘方”,可百求不得。
据了解,涪陵榨菜集团的“天价榨菜”,也与“秘方”有关,但这个“秘方”不是买来的。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枯水期,人们在涪陵区榨菜生产重镇珍溪镇整治长江水道。这次普通的工程有着极不普通的发现———漕泥中意外挖到900多坛榨菜。大家打开坛子发现,里面榨菜呈褐黑色,并没有腐烂,味道也不错。据当时在场的人说,香味异常浓郁。后查证该榨菜是“怡亨永公司”1937年生产,在装船外运中被日军所炸,船沉水底而成。有分析认为,榨菜在近60年的发酵反应中,生成了人体所需的十多种微量元素,是榨菜中的极品。
这个偶然事故所留下的几百坛榨菜沉入水底的“制作”工艺,后被坊间称为制作榨菜的“巴国古法”,并为涪陵榨菜集团所用,最后用于生产“天价榨菜”,于2007年3月上市。当时即有不少媒体对此进行报道。今年6月24日,中信证券分析师黄巍发布的《涪陵榨菜重大事项点评:推高端产品拉升企业形象》中称,涪陵榨菜推出的600克装沉香榨菜,“以2月江风自然脱水,压榨后要用河沙封坛倒置沉入乌江底进行自然酝酿,全程均为手工制造,至少3年才能酿成,极品沉香榨菜则要酿制8年以上方能上市”。
其后这种说法遭到质疑,中信证券发表声明表示,分析师未进行实地调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