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6月30日讯 南安梅山镇梅峰村,最近在传一件事,说的是“四个儿子住楼房,八旬老父母居‘牛棚’”的事。
昨天,我们逐一探访了这两位老人和他们的子女们。
四兄弟经协商,将牛棚改造成简陋的屋子给老人安身
两位老人的身子还比较硬朗,李伯有时候还下地干活
老人是一个月前从四儿子的家搬出来的。四儿子希望父母养老的事,能够由四兄弟共同承担。对这个建议,二哥和三哥都认同,但二哥说要等,被寄予牵头作用的大哥不太乐意。
这事,只能交给村委会,由村委会协调出一个牛棚改造的屋子让老人先安身。很快,这事,就这样被村民传开了,并向本报报料,希望老人能得到更好的照料。
住得好好的老人突然被要求搬家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梅山镇梅峰村,在一位村民的指引下,找到李伯夫妻的居所。
十多平方米的小屋,是原来的牛棚和柴草间打通改成的,除了刚刚刷上的白漆墙,床、橱柜、餐桌都是老旧的。
前段时间下雨,雨水顺着墙壁渗透,“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85岁的李伯说,还好后来儿子们叫人给补上。
李伯今年85岁,妻子陈婆82岁。梅峰村村书记李斯聪说,梅峰村4000多人,夫妻上80岁的,不超过五对。
李伯夫妻育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儿子也到了当爷爷的年纪。可是,最近,这四个儿子,让二老伤透了心。
老人清晰地记得,上月农历十六(5月25日),小儿子儿媳,突然下了通牒,不让他们住了,理由是老人不只他老四一个儿子,应该轮流到其他儿子那住。
其实,最近的十多年,两位老人一直跟小儿子一块住,在小儿子的楼房里,分得一个房间,自己做饭,自己吃。
住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又被迫搬离呢?
儿子们不直接反对但各自在观望
目前,4个儿子都住在梅峰村,都从事建筑工作,都盖上了两层楼房。昨天中午,我们逐一敲开他们的家,但恰巧4个儿子都外出做工了。
昨天,四媳妇跟记者证实了当初提出轮流照顾的事实。她说,他们结婚时,与老人同住古厝。后来古厝翻建,小儿子主动提出让老人和他们一块住新房。每个月,四个儿子再分别给老人60元,作为他们的生活费用。
但是生活久了,小矛盾难以避免,比如卫生、生活习惯等不同而引发口角。说到这时,四媳妇红着眼圈说,父母是共有的,四个儿子应共同承担。
陈婆说,她告诉大儿子这个事情后,大儿子不是很乐意,还怪二老不多帮扶着四弟带小孩。梅峰村一村干部透露说,李伯的大儿子曾过房给其他亲戚,这也成为他不愿插手二老养老的一个原因。
据老人和村委会调解员转述,二儿子并没有直接拒绝这个建议,但他担心老人住进来,会耽误自己的儿子找对象。等以后儿子结婚了,可以考虑让老人搬来同住。
而三儿子表示没意见,但因为排行中间,没有直接表态。而四弟住着老人曾经的旧厝翻建的新宅,照顾老人属情理之中,这隐隐地成为其他兄弟心里的一个疙瘩。
邻居们常来看望孙媳替父母尽孝
无奈,两老人只好找来村委会讨说法。梅峰村村书记李斯聪说,二老没处住,村委会找四个孩子协商未成,考虑到先让老人有个安身之处,便让他们把牛棚整理来住,由四个儿子负责打理。
于是,四个儿子住楼房,八旬老父母居牛棚的说法,便在梅峰村传开了。一村民提及这事,苦笑着称,当时老人搬进去时,有村民实在看不过去,便在老人住的房子上写着“牛棚”二字,后来被老人的儿子给刷掉了。
老人称,四个儿子曾商议,今后每户给他们每月100元零用钱,但至今已过去一个多月,仍见不到钱。但令老人感动的是,邻居们常过来看望他们,陪二老聊天。
村里传来传去,让这家子几代人的心里都不好过。李伯有个孙子,是大儿子的,曾多次动员父亲和几位叔叔,甚至因为这事跟父母吵过架。
他说,爷爷奶奶住牛棚,也波及孙子辈的名声,他曾想接爷爷奶奶住自己家,但父母都听不进去,自己的媳妇就偶尔带点鸭肉、猪肉给二老,算是替父母尽一点孝心。
四媳妇坦言,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如果大哥(大儿子)能牵头解决老人的居住,同意轮流让老人住,她也会顺从。
问起老人是不是怪儿子们,老人只是伤感地摇摇头:“老了,没用,没得怪,怪也没用,就看他们的良心”。(本网记者 曾小琴 田米 文/图)
★一先生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报料,线索费150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