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结果出炉了,10人荣获“道德模范”称号,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为社会树立了道德榜样。即日起,本报开辟专栏,对他们的感人优秀事迹进行报道,进一步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争做“最美南安人”的良好氛围。

今年68岁的陈长江是柳城街道霞西村村委会原治保主任,几十年来,他总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多次救人于危难之中。一次救人时,他在寒冬跳入鱼池抢救落水小孩,后来连日高烧引发后遗症,严重耳鸣,影响听力。但他毫不后悔,“相比救人,这些都不算什么,见义勇为是一辈子的事情。”

冬日跳水救小孩 高烧数日留下后遗症
2011年12月的一天,寒气逼人,年过花甲的陈长江在霞西村鱼池边钓鱼打发时间。突然,他听到不远处有落水的声音,“我以为是小孩将红色塑料袋丢进水塘。”陈长江说,循声望去,他发现有个小孩在水中挣扎。
“那时一心想着赶紧救人,连衣服鞋袜都来不及脱。”陈长江告诉记者,他立马扔掉鱼竿,飞跑了过去,一个猛跳扎进水中,向小孩游去。
跳入水中的陈长江并没有发现小孩,浮出水面透了口气,又一头扎下去继续寻找。当他发现小孩时,对方已经昏迷。“拼尽力气才抓着小孩的腿,将他托举出水面。”陈长江说。
上岸后,陈长江连忙为小孩做人工呼吸,小孩终于苏醒过来,他又将小孩送回家。
等陈长江回到鱼池边想骑摩托车回家时,才发现,由于急于救人,车辆的遥控器因进水失灵了。
“12月真的是很冷。”陈长江说,当时他只好穿着湿掉的衣服鞋袜,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了近一公里才回到家中。
因年纪大,又是冬天,后来陈长江感冒发高烧,在床上躺了好几天,留下了后遗症,“现在几乎每天两耳轰鸣,严重影响了听力”。
47年里6次救人 村民称赞师生传颂
这并不是陈长江首次见义勇为,几十年来,陈长江总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从1964年的第一次,到2011年的这一次救人,陈长江的义举有6次之多。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1969年的一次经历。”陈长江说,当时,村民种地需要摆渡过西溪,一条木船上乘坐20多名村民,牛羊等牲畜则系在船板,在溪里跟着渡船游过岸。
“当时牛游到溪中央时,可能是抽筋了,游不动了。”陈长江说,牛的挣扎导致整条船一直晃动,船上大部分人都不会游泳,都吓坏了。
眼见船要翻了,陈长江二话没说跳下船,解开系在船上系牛的绳子,让船保持平衡,然后拖着牛慢慢游到岸上。“体力不支,10多米却游了5分多钟,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
在霞西村,陈长江的事迹几乎人人夸,深受村民敬重。今年80岁的陈金水是原霞东学校的政治老师,他向自己的学生都介绍了陈长江的事迹,“用身边的真人真事教育学生更加深刻,希望学生们可以学习他见义勇为的精神”。(记者 黄伟励 李想 通讯员 苏毅军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潮声 | 永春白鹤拳:展翅翱翔五洲四海2025-11-21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