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光前故居纪念馆 追忆“南国之光、华社先贤”的赤子情怀
在南安市梅山镇(原芙蓉乡)竞丰村石马埔,有一栋古朴清雅的闽南红砖古厝,呈“二进双护龙”结构,古厝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历时200多年。被誉为“南国之光、华社先贤”的著名爱国侨领李光前就出生在这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光前故居纪念馆,通过一张张照片、一封封批信、一个个奖牌、一个个动人故事……了解他跨越山海、济世益群的家国豪情。
光前学村 记者李想摄
芙蓉乡放牛娃的逆袭人生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大厝内一户穷苦家庭。自幼聪慧的他边读私塾边放牛补贴家用。1903年,10岁的李光前远渡新加坡与外出艰难谋生的父亲李国专团聚。尽管家境贫寒,李国专仍节衣缩食,坚持将儿子送进学校,学习中英文。
1908年,勤奋聪颖、成绩优异的李光前,在当地中华总商会主席吴寿珍的推荐下,获得清政府的资助回国求学,先后就读于南京暨南学堂(现暨南大学前身)、唐山路矿专门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等。辛亥革命爆发后,见识了列强凌辱,青年时期的李光前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不久,得悉父亲病重,他毅然放弃学业,返回新加坡侍奉父亲。返新后,他在道南学校、崇正学校教书,兼任华文报《叻报》的电讯稿编译。后来,好学的他,再次考入新加坡英国殖民政府测量局主办的测绘学校,同时还修读了美国大学的函授土木工程课程。
毕业后,李光前最初受聘于泉籍侨领庄希泉与友人合办的中华国货公司。第二年,他应陈嘉庚力邀,到其创办的谦益公司。由于他勤奋好学,精明干练,为人稳重,深受陈嘉庚器重。陈嘉庚不仅重用他,还将长女陈爱礼嫁给他。1916年—1927年间,李光前尽心鼎助陈嘉庚的事业,也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和贸易经验。以李光前的才识,早早便可自立门户,但他非常重情义,对陈嘉庚十分孝顺,直至36岁,在岳父的首肯下才独立经商。
1928年,李光前创办南益橡胶公司。凭借“诚实、信用、严明、谨慎”的经营原则及中西融合的现代管理经验,李光前很快在商界脱颖而出。20世纪30年代末,他便成为新马有名的“橡胶大王”“黄梨大王”“金融巨子”,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实业家。
李光前雕像 记者李想摄
抗战救国慷慨筹赈的星火之路
比实业家身份更令人敬重的,是李光前著名慈善家与教育家的身份。他还是抗日救国的先驱,为支援祖国抗战做了大量工作。
1937年,李光前领导《南洋商报》揭露日军侵华罪行,声援祖国抗战,同时大力支持陈嘉庚领导的新马侨胞筹赈抗日活动。
同年10月,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成立,陈嘉庚出任主席,李光前率先捐款10万元。1938年10月,陈嘉庚发起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即“南侨总会”),李光前参与筹备并当选为第一届常委,负责联络南洋侨商捐购救国公债,他带头认购了大量公债。他还担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席,团结华商,积极为国内抗日筹款筹物。
1943年,日寇侵占新加坡,在美国出席世界树胶大会的李光前被迫滞留,他充分利用在国际红十字会工作的机会,广泛发动侨胞捐款捐物,救济国内伤兵难民。由于李光前积极参与抗日救国,他在东南亚的所有产业被日本列为“敌产”,全部被没收。
李光前故居纪念馆李光前故居纪念馆 记者李想摄
一代儒商济世益群的坚定旅程
对李光前来说,兴学是终其一生都在坚持的事,从他还是一名普通职员时就开始了。1922年,李光前还是陈嘉庚公司职员的时候,一个月工资就几十元,他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还典当了心爱的手表,凑足600元,托族人带回乡,在家庙旁兴建了一所小学。创办南益公司不久,正是公司最需要资金的时候,他仍以父亲的名义成立了“李国专助学金”。
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到“平时需要教育,战时更需要教育!远处国外,在祖国办教育也可略尽国民义务。”1938年,李光前在家乡南安创办国专中心小学。1943年,他在家乡创办国光中学,他在东南亚的所有产业已被日本没收,经济十分困难,为使国光中学书声不辍,他甚至典卖衣物、汽车、手表。20世纪50年代初,他汇出巨款,委托陈嘉庚主持扩建国光中学、国专小学,新建国专医院和国专幼儿园等,并建设教师公寓、国专礼堂、发电厂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在一个小山村建起了一个大“学村”——光前学村。如今,在国光中学校园里,目之所及的片片砖石皆可见李光前的拳拳报国情。学校的教学楼,分别用延安、遵义、新华等命名,昭示着李光前对祖国的感念之情。
在被称为“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百年校史上,李光前及其家族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光前持续襄助厦门大学创建与发展,仅1951至1954年,为修复和扩建被炮火破坏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李光前慷慨捐赠巨资,共建新校舍和公共设施25幢,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使厦大校园整整扩大了一倍。陈嘉庚公司关闭后,厦大及集美学校的办学经费,得到李光前的大力支持。建南大礼堂、芙蓉楼、南安楼……皆是李光前对家乡的浓浓眷念。
李光前不仅在家乡和祖国倾资兴学,还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的教育和慈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1934年,他接任南洋中学董事长,持续担负学校22年办学费用,同时兼任南益学校、道南学校、导侨学校、光华学校、侨南学校等9所中学和数十家会馆董事,巨资支持南洋大学、马来亚大学,慷慨捐建国家图书馆等。新加坡福建会馆为华侨华人子女建设的光华学校,因为受到了李光前经济上的支持,便想取名为“光前学校”。李光前在知道此事后,坚持把“前”从校名中取下来,换上“华”,意为光耀华文,光耀祖国。
1962年,李光前被任命为新加坡国立大学首任校长,就职典礼上他说:“吾人对国家贡献莫大于教育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
为了让慈善济世的精神永续,李光前将慈善资金制度化。1952年,他创立“李氏基金”,1964年,他将其名下南益股权全部捐献,规定每年股息全部用作社会公益,永久支持公益事业。1967年6月,74岁的李光前在新加坡去世。市民倾城出门,在大雨中排着长长的队伍,为这位一生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者送行。
人生落幕,精神不朽!李光前毕生爱国爱乡,他的无私奉献和高尚情怀,犹如一颗种子,不断开花结果,茁壮成长。让我们走进李光前纪念馆,读懂这位“嘉庚精神”最忠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的伟大一生。(记者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