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医疗、生态环境……百姓关切的这些焦点,都是改革的出发点、发力点。新一批厦门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正在向全国推广,其中就包含厦门围绕社会事业和空间治理的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进入新时代,面对多样化需求,厦门持续推进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让厦门更生态更宜居,以改革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全国首创环境准入集成改革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标尺
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是近年我市引进的重大项目,这样一个投资额度大、生产工艺复杂的项目仅在一天内,就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系统”,完成智能审核,并自动生成环评批文。“这为我们企业减少半年以上的前期工作时间,同时至少节省费用50万元。”企业相关负责人左寅莹说。
如何平衡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早在球探体育比分:,我市就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系列管控要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度衔接,在一张图上统筹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管理要求,逐步形成以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手段,以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在持续深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设的基础上,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字化、实施排污监管全链条集成创新,彻底解决生态环境准入难、审批时间长、项目落地慢等难点、痛点,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们建设‘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系统平台,平台融入产业布局及生态环境,汇聚239个要素图层、437个行业和107713条准入条件,形成分区管控智慧内核,通过矢量提取自动建模,构建智能研判体系,自动生成生态环境准入意见,实现信息共享、意见共商,有效辅助项目决策。”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詹源介绍。
成效体现在数据中:通过分区管控应用系统,企业在厦门自主研判选址避免盲目投资,完成11501个项目选址准入智能研判;指导10112个项目优化选址布局或调整工艺,已累计避免无效投资8.4亿元。
在此基础上,我市不断勇闯改革“深水区”,在全国率先启动排污权交易与排污许可制度的深度衔接,推进入河排污口审批、入海排污口审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排污权核定、排污许可证核发5个审批事项融合,横向打通环评与入河、入海排污口3项审批业务,将排污口论证纳入环评,企业只需一次论证、一键提交,即可一证批复,多项办结。
创新打造的“一站式服务+一证式管理+一体式监管”模式,从审批提速、管理并轨、制度完善三方面着手构建全新的排污权交易体系。
同时,首创“三证合一”融合改革——创新统一环评、排污权、排污许可污染物排放量测算技术方法,通过排污许可证承接环评与排污权管理要求,实现“一次申请、三证合一”。
改革实施以来,企业办理相关审批时限大幅缩短、执法监管更加高效精准:单个项目申请材料由15项减少为5项并由系统自动生成,审批时限缩减70至124个工作日,节约第三方服务费用1.5万元至82万元/件。截至2024年年底,超过2800个项目受益,累计节约审批时限8.4万个工作日,节省费用超亿元。
全国首创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
高效落地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在市人社局与市数据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厦门率先在全国创新推动人社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改革,推动人社服务的高效便捷化、智能化,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面对传统人社服务模式存在的办事流程繁琐、材料重复提交、审批周期长等问题,市人社局与市数据管理局紧密协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核心,全面实现人社服务全生命周期的“一件事”服务模式。这一模式的创新性体现在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智能化审批,打破部门壁垒,推进政务服务的整体升级,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人社服务改革过程中,市数据管理局通过数据共享、平台整合等手段,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为人社服务改革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和技术保障。其中,厦门市将许多相关的社保、医保、公积金等事项进行合并,推出12项“一件事”服务,这项改革实现“一件事”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成的目标。
在这一模式下,办事群众只需要提供一次信息、填一张表,提交一套材料就能办理多个事项。相比改革前,这一方式减少提交66.15%的材料,办理时间缩短79.21%。
厦门市还通过对办事流程的优化和数字化升级,简化许多繁琐的手续和材料,极大提高办事效率。现在,绝大多数人社业务(如社保、医保、公积金等)只需要在线办理,不用再到现场跑腿。具体来说,97.6%的人社业务实现“网上办、一趟不用跑”,其中73.9%的业务可以当场完成,不用再等待。
更为便捷的是,厦门市还推出“免申即办”服务,尤其是在“在职转退休”等事项上,市民不需要再填写申请表或提供材料,只需等系统自动审核并推送数据,相关部门会直接完成后续审批,全程无需提交任何纸质材料,群众无需再次跑动。这种“零材料、零跑动”的服务,极大减少群众的负担。
按分值付费支付
百姓满意度大大提升
数月前,林先生在厦门一家三甲医院进行肾结石手术,次日即出院。而五年前,同一家医院同一台手术,他住院近一周,花费也多了近万元。
这得益于厦门市在全国首创总额预算下的住院门诊一体化按分值付费支付体系,将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由住院板块拓展至门诊领域。
医保支付方式是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制度创新,一改过去较为粗放的医保支付方式,率先实行门诊“医疗服务能力分值法”,将二级、三级医疗机构7625项门诊诊疗项目及12类基层医师组日均门诊量折算成分值,以分值量化医务劳动价值,实现精准支付,并率先实现住院按病种分值付费全覆盖,形成贴近临床需求的6458个住院病种组,同步引入反映医技水平的“病例组合指数”(CMI指数)开展动态调节,医院收治疾病越重,分值越高,引导医院提升医技水平。
改革实施以来,厦门实现由过程付费、数量付费向结果付费、质量付费转变。住院患者CMI标化例均费用下降5.1%,个人自付比例下降2.2%,平均住院天数下降1天,检查化验占比下降2%。
医疗费用低了,百姓满意度、获得感大大提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正是党和政府的初心所在。
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 翁华鸿 王玉婷
通讯员 陈珍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市“一张床”政策吸引力强 追梦大学生2025-01-03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