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堂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直以来,曹秋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规,通过优良的家教、严谨的家风,构筑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今年41岁的曹秋兰,l997年嫁到连城县林坊镇五寨村,当时,丈夫家经济非常困难,公公婆婆体弱多病不说,2个小叔子、1个小姑子均未成年,最小的才5岁。然而,她没有退缩,而是与丈夫一起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用勤劳的双手改善家庭条件
结婚后不久,公公患上胃癌。曹秋兰坚决地说:“再穷也要帮公公治病,就算治不好也问心无愧。”她向娘家、向亲戚朋友借钱,送公公到连城、龙岩、福州的医院检查、手术,2万多元医疗费用令原本经济困难的家庭经济“雪上加霜”。
怎么才能使家庭走出困境?曹秋兰在连续的失眠中找到了答案——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家庭的幸福。她一边悉心照顾公公,一边种下了10余亩反季节蔬菜。由于没用化肥农药,曹秋兰种的纯天然、无公害的高山蔬菜受到大家的欢迎,卖了l万多块钱。她用这笔钱还掉部分借款,剩下的给家人买衣服、学习用品,添置生活必需品,还养起了1000余只黄兔。就这样,她和丈夫千方百计地挣钱还债,逐步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
想方设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为人父母,曹秋兰深知,孩子的教育丝毫不能落下。在悉心抚养孩子的同时,她和丈夫也成了小姑子、小叔子的“父母”,全心培养他们成长成才。为了让“孩子们”在读书求学的年龄能够接受好的教育,曹秋兰决定带着他们进城。
进城容易,立足却难。一家人在城里租房、求学、生活开销大,曹秋兰夫妻俩一人做二份工,还领一些能回家做的计件工,全家人一起做,这样夫妻俩每人收入有近4000元,家庭收入开始有了结余。
如今,曹秋兰家在县城买了房子,2个小叔子已学业有成,能够自食其力了,她的儿子也考上连城一中,公公的身体比过去十多年硬朗,婆婆疼爱她胜过亲生女儿,有一个鸡蛋也舍不得吃,非要从老家寄出来给曹秋兰吃。
2015年,曹秋兰被连城县委、县府评为“十佳媳妇”。在村里,只要说起曹秋兰,大家也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她的2个小叔子还总是说,以后娶媳妇、生孩子了,定要告诉他们自己是由大嫂养大的,让他们都好好孝顺她。(记者 池银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