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美食:雪薯焖狗肉
很早以前,连城四堡系汀州辖境,经过历史的变迁传入闽西山区,并在当地流传下去形成地方特色小吃,闽西客家人在饮食上会追求补中、益气、壮阳、健脾、温肺、补肾等等。在日积月累的饮食生活中,吃“雪薯焖狗肉”这道地方菜肴,无形中就成了民间普遍性的饮食习俗。
秋至冬来,四堡特产雪薯(也称淮山)大量采收。中医称,食以雪薯为健脾补肾,食以狗肉为壮阳、温肺、补肾。“雪薯焖狗肉”乃进补兼美食之上品。
冬令进补,最理想的会选出生两个月左右、体重约4~5公斤的乳狗。备陈皮、生姜片各约1两,将块状狗肉冷水下锅,配少许香藤根等旺火焖半个钟头,再揭盖放入陈皮、姜片、四堡老酒、少许食盐等佐料,并加入切好的大块雪薯翻拌均匀,再以文火焖约半个钟头后,即可起锅上桌。
以温热好的老酒配雪薯焖狗肉,香鲜俱全,堪称极品。最值得回味的是,待“四堡雪薯焖狗肉”吃到七八成时,取其部分小块狗肉煮大米粥汤,配以少许姜末和葱花、淡盐,吃两小碗,顿觉鲜味无比,浑身温热舒爽。
客家美食:连城盐水鸡
客家人热情好客。逢年过节或大凡有宾客光临,餐桌上必然要一盘全鸡,寓意“大吉大利”。对于鸡的烹制与吃法有多种,有清蒸,有白斩。连城人待客通常是白斩鸡。如果是宴请贵客,如请亲家或姻翁,则是全鸡满盘。
烹制加工全盆干蒸盐水鸡首选放养自由的走地鸡。因放养的鸡肥油不多,且肉质爽脆,口感好。大小以2斤半至3斤最佳。若超过3斤半,则难熟透,而且口味不地道。
烹制前,取杀好的光鸡一只,清洗干净,晾干表面多余的水分。生姜片、食盐、客家老酒。在光鸡表面、胸腔里面均匀抹上盐和老酒,按摩按摩让盐分渗人;生姜片放进鸡腔里面备用。用铁锅加人一杯清水,放上蒸隔,把处理好的鸡平放在隔层上;盖好锅盖后开火。火候很重要,光鸡胴体九成熟即可,如果要吃完全熟透的,也可适当延长小火加热的时间。出锅的全鸡进行冷却。依光鸡胴体斩块上盘,再将锅里的鸡汁(汤料)均匀洒于盘内鸡肉斩块上,即可上桌招待宾客或全家人共同尝用。
客家美食:连城“米粉丸”
“像汤圆,溜溜圆,要解馋,碌碌忙”,说的是连城县姑田镇客家人要饱口福,动手加工传统客家美食“米粉丸”的顺口溜。
客家美食:连城“米粉丸”
制作米粉丸的原料为常规早稻米。一般加工量,每批次为10斤大米为宜。制作时,将粉碎的细米粉,倒入铝盆,把事先烧开的,凉至40B50℃的温开水,分次适量加入生米粉中,边翻边揉(搓揉米粉时若感觉黏手,可在掌心抹一些山茶油)。反复揉搓约15分钟左右,米粉会呈现出十足的韧性。这时,就可以“摘取”乒乓球大小的米粉团,揉搓成圆球状,放在铝盘中备煮。
煮“米粉丸”时,把适量清水倒入锅中煮至沸腾,然后将米粉丸放入沸水中,一边放入锅中,一边用锅铲翻动沉入水底的丸子,以防粘锅底。沸水煮5分钟左右,丸子浮出水面,说明已经熟了。用滤水勺捞出米粉丸,即可食用。
装在盆中翻匀就可品尝。
该款米粉丸,可以根据食客喜好,放进红糖、白砂糖或食盐、味精、胡椒粉,制成甜品或咸食。图为姑田镇下堡村村民在制作米粉丸的情景。
客家美食:永定芋子包
永定芋子包,人称“客家美食”,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名扬闽西。在客家永定,每逢“端午节”、“重阳节”以及“篮球比分直播:”,家家户户都要做这种美味佳肴。
客家美食:永定芋子包
永定芋子包,主要原料是芋子、薯粉和馅,柔软可口,男女老少都喜爱。
永定芋子包主要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备包皮。装出几公斤芋子,用冷水反复清洗后放人锅中,待芋子煮熟捞起来剥皮去毛,集中在簸箕里,趁热用木槌将它捶烂,然后放人适量薯粉,用手反复搅拌,直至成不会黏手的芋泥。
第二步造包馅。芋子包馅的原料主要有牛肉、瘦猪肉、鱿鱼、胡椒粉、鱼汁、味精等等。先将肉类及鱿鱼切得粉碎,倒进锅里并参人适量猪油、鱼汁、味精等一起煎炒,直至香气扑鼻时放冷水下去将它煮成糊状,这样,可口诱人的芋子包馅便制作成了。
第三步做包子。做芋子包可要有点技巧,一只手抓起一小团芋泥放在另一只手巴掌心,继而用两个手巴掌将它摩压成鸡蛋形状,接着用拇指擦进去,其余四个手指沿周边反复摩压,直至包内有一定空间,然后放人适量包馅并封闭包口,便成了一个完整的芋子包。
第四步蒸包子。将已做好的芋子包摆放于蒸笼,端人锅内利用水蒸气的热力将芋子包蒸熟。永定坎市地区出产的“牛泳浴”,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芋子包。所谓“牛泳浴”,就是先将生芋子包倒人正在沸腾的水锅里滚烫,待芋子包都浮于水面时把它捞起放人陶瓷盆。接着朝锅里倒人足量猪油并将油锅烧热,然后把切细的葱头与鲱鱼粉放人热锅油炸,两分钟后,再将胡椒粉与牛肉碎撒人油锅煎炒,待香气扑鼻时,放人适量清水并撒些葱叶,滴些鱼汁,待锅里的水烧开后倒人盛有芋子包的陶瓷盆。这种特别加工的芋子包,更加可口,令人百吃不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