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新境界,是古代汉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舞蹈演出非常普遍,观赏并创作舞蹈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很多来自民间、后经皇宫艺人进行艺术加工的宫廷乐舞大量涌现,再加上吸收和融合各民族甚至国外特色,唐代舞蹈呈现出缤纷多彩的局面。
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之自制乐凡三。一曰《七德舞》,二曰《九功舞》,三曰《上元舞》。”这句话说的就是唐代的三大乐舞。《七德舞》是在唐太宗亲自指导下编排的,原名为《秦王破阵舞》,后更名为《七德舞》。该乐舞是唐武德三年(620年)唐太宗平定刘武周时,由军队创编出来的军乐。当时,士兵随乐起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舞。李世民即位后,凡是庆典歌舞晚会必有此节目,唐太宗道出了此举的目的:“虽发扬蹈厉,异乎文容,然功业由之,被于乐章,示不忘本也。”《秦王破阵舞》后来成为唐代极有名的乐舞,从初唐到晚唐,一直流传了近300年。
表演《秦王破阵舞》时,一百二十八人执戟披银甲而舞,前有战车,后列战阵,有三次变化,每次变为四阵,伴唱者歌唱《秦王破阵舞》的乐曲,极具气势。
在除夕晚会上,《秦王破阵舞》常与《九功舞》一起表演。《新唐书·礼乐志》说:“自是元日、冬至朝会庆贺,(《秦王破阵舞》)与《九功舞》同奏。”
《九功舞》本名《功成庆善乐》,庆善宫是唐太宗的出生地,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宴群臣于庆善宫,赋诗十韵,后由乐府谱曲演奏,名为《功成庆善乐》,后又改编成《九功舞》。《旧唐书·音乐志》称:“舞者六十四人,衣紫大袖裙襦,漆髻皮履。舞蹈安徐,以象文德洽而天下安乐也。”
《上元舞》有说法认为是唐高宗于上元三年(676年)所作。《新唐书·礼乐志》说《上元舞》:“舞者百八十人画云五衣色,以象元气。”
唐代歌舞至唐玄宗朝而达到极致,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精通音律、热爱歌舞的皇帝,他曾创作著名的大型乐舞:《霓裳羽衣曲》。
不仅如此,当时的歌舞演员也是群星璀璨,迎娘、蛮儿、念奴等教坊里的“明星”常被皇帝召入宫中参加宫廷除夕晚上的演出。《开元天宝遗事》中记有唐玄宗评价念奴唱歌的文字:“帝谓妃子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