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夫"
拉板板车卖书为生
先生不忍 资助他写《西夏史稿》
“1938年,徐中舒在川大历史系讲《殷周史料研究》一课,这是吴天墀在课堂听讲的笔记。此笔记曾经徐中舒调阅,间有增改,就是徐中舒的亲笔。1966.6.5。记。”翻开笔记,首页顶处这段话映入眼帘。徐亮工说,经过字迹比对,这段说明为吴天墀亲笔所写。为什么在时隔28年后,要专门加上这段说明?为什么行文极其中性,在文中直呼老师的名字?徐亮工猜测,这段富有深意的话语原是吴天墀为了在动荡年代,期望抄家焚毁书籍之人能高抬贵手,以求笔记的完好无缺。
而在此前,吴天墀的命运也几经坎坷。
1938年,四川大学毕业后,吴天墀留校在历史系担任助教。次年,由于川大的反对程天放风潮,吴天墀受牵连未被续聘。之后,他担任过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的秘书,撰写讲演稿。之后任省立雅安图书馆馆长、芦山县任县长,还兼了县立中学校长。抗战胜利后,重新回到川大教书。
在50年代,吴天墀因历史原因失去了工作,一家大小五口的生活立即发生问题,吴天墀就干上了体力劳动。开初是与人共拉一辆板板车,其后又单独一人拉木架车。因为高度近视,他戴着一副酒瓶底深的眼镜拉车,但文人书生哪能拉得动重车?他尚年幼的儿子便在一旁帮忙推车。
生活的举步维艰,使得爱书如命的吴天墀也不得不将自己精心爱护的藏书卖于旧书店。
一日,川大一位青年教师急匆匆跑到徐中舒先生面前,将一本书递给他,“徐先生,今日我去一旧书店淘买,竟让我买到了这一本书,犹记得吴天墀曾是您门下的得意弟子,他也是个爱史成痴的好苗子,怎地现在居然以卖书为生?”
徐中舒立即和王恩洋、蒙文通教授协商,三人因爱才心切,将吴天墀召到身边:“天墀啊,车夫虽是个能讨生活的职业,但你的才智怎能仅仅止于此步?所以我们三人一致建议你试写西夏史,相信你能为西夏史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决定每人每月资助他10元钱。
于是从1955年起,吴天墀就在徐、蒙、王三位先生的支持下,大着胆子干了起来。在编撰中,由于没有图书资料,是蒙文通设法解决的。吴天墀每天找书阅读,抄写材料,对一些问题又不得不进行思考辨别;其外还得从头学习马列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自己不但从中逐步得到了提高,也对西夏史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1980年12月,《西夏史稿》一书终于出版,徐中舒先生还为此作了序。这本书一经出版立即轰动国内外,被徐中舒称赞为“给荒芜寂寥的西夏史园带来了春天的气息”。随后,川大为吴天墀调整住房,在搬家的过程中,吴天墀看到了这本笔记,继而将它交给恩师徐中舒,他认为这本笔记在徐先生那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991年徐中舒去世,家人想将先生大量的书籍资料捐赠给川大。捐赠工作在1978年后得以进行,在此期间,徐先生故居一直无人居住,频频遭到小偷光顾。徐中舒的一部分藏书在这期间被盗,流入交易市场,这本笔记亦在其中。
一天,川大档案馆的一名工作人员找到徐亮工,“徐教授,这笔记是我在送仙桥买到的,一翻开就看到了徐老的名字,所以我拿来给您看看。”
徐亮工感叹道:“这本笔记被赋予的意义甚至大于它本身内容所有的价值,幸好它完好无损地回来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实习生熊紫琪摄影雷远东绘图罗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