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汪凌莹的世界都被装进一个袋子里。
那个白色的无纺布袋,已经被五六本书塞得满满的,书上有拼音、生字和故事。对于普通人而言,那意味着受教育的开始,是通向更广阔世界的钥匙。
通常,这个袋子被毫不起眼地安放在距离汪凌莹家4公里外,浙江省淳安县浪川乡双源完全小学老师办公室。3年的时间里,这所学校的全体12位老师,每人都提上过这个袋子。每一周,他们之中总要有人独自走上山路,把外面的世界用袋子装好,送到汪凌莹眼前。下一周,再换成另一位老师。
由于患有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症),汪凌莹13年的生命中有7年都坐在轮椅上。命运先后禁锢了她的双腿、视力和听力,如果没有这个袋子,她伸向外界的一切触角几乎都被斩断了。
自从今年2月到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以来,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那个袋子了。6月9日这天,听说老师要来,她又像往常一样坐直身子,眼巴巴地望着门口。
蒋有兵熟悉这种眼神。他是学校12位老师之一,也是校长。从学校到汪凌莹家,走路需要一个小时,有时还要翻座山。这个10年前毕业的大学生,即便在大山里,也总是穿着皮鞋和衬衣。穿过葱郁的茶园和桑田,鞋底已经沾满了泥。每次隔着老远,他就能看到汪凌莹坐着轮椅等在门口。
跟周围盖着欧式围栏的房子相比,那个家显得格外破旧。两层高的楼房没有任何外部装饰,裸露着灰扑扑的水泥。门前延伸下来的不是台阶,而是围着不锈钢扶手的缓坡。在这个三口之家,这个设计需要考虑到两个人——除汪凌莹外,她的母亲四肢发育畸形,髋部几乎直接连接着双脚。
蒋有兵记得在3年前,刚刚10岁的汪凌莹被浑身湿淋淋的父亲抱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父亲乱蓬蓬的须发垂过肩头,人造皮衣的表面毛毛糙糙。“我女儿想上学,您看能不能想想办法。”她的父亲看起来更像个干瘦的老人,来回搓着手,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这个新调任的校长还在犹豫,面前的女孩突然抬起头,小声地说:“校长,求求你让我读书吧,不然爸爸妈妈老了都没饭吃了。”
这个答案消除了蒋有兵的一切顾虑,他很快作出决定:让12位老师轮流到她家上课,包括他自己。
从那以后,老师们开始频繁进出这栋灰色的房子。房子里几乎没有高过一米的家具,凳子大多只到脚踝,屋里常年移动着一大一小两把轮椅。在这里,生活就像地上低矮的板凳,始终保持着匍匐的姿态。
当年汪凌莹父亲穿过的那件衣服,皮子已经剥落了快一半,挂在用竹竿削成的衣架上。地上晾着大蒜,屋子里黑洞洞的。除了过年时贴在墙上,被撕成条状的红纸,屋里唯一鲜艳的色彩就是一套绿色的桌椅,和挂在墙上的一块墨绿色的小黑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