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热点解析】
三尺讲台,不仅传播真理,更塑造灵魂。但近年来,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和网络新媒体等的挑战,个别高校课堂、论坛却不加甄别地传出一些错误声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高校课堂、论坛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
记者:近年来,学术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有的哲学研究者不好好说话,有的经济学研究者不说中国话,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者没地方说话。”具体到高校课堂、论坛上,则不时出现一些错误声音。您认为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韩震:必须指出,高校是满园春色的育人百花园,绝大多数教师都兢兢业业地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辛勤工作。高校课堂、论坛上出现一些错误声音,是极其个别的现象。当然,由于学校是塑造未来的地方,即使出现个别问题也值得特别警惕和注意。
说到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问题,既有外来的影响,也有我们自己的某些失误。譬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今天,许多外来理论潮水般涌进国门,其五花八门的理论形态对有些人来说有新鲜感,就可能不辨是非地趋之若鹜。另外,在高校,个别人没有建设性批判能力,就容易鼓噪一些错误言论以博得眼球和听众。再者,由于我们某些失误和不足,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口号化、概念化和空洞化,不仅缺乏说服力,还可能引起反感,某些唱反调的声音就容易博得喝彩。当然,国内外某些势力也一直想尽各种办法渗透进高校,因此,我们决不能放弃警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