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手机备份文件夹起名“过尽晓莺啼处”
陈更称自己是一个“注重生活美感的人”。她的手机屏幕,每一页只有4个App图标,这样在手机亮起时,映入眼帘的就是干净清爽的极简画面,而不是满屏图标连背景图都看不清。她还给手机文件夹都起了诗情画意的名字,“只想让目遇之而有美感”。
手机备份文件夹名叫“过尽晓莺啼处”,出自晏几道的一首写情人送别的小令《清平乐》,“这句词的感觉很像过往的那些美好日子,有飞珠溅玉的晓莺啼过的回忆”。在手机备份中,存声音文件的叫“哀筝一弄湘江曲”,它本就描摹声音;存照片的叫“声声泻尽江波绿”,一张张照片拼出五光十色的生活——这两句都出自晏几道的另一阕写弹筝的小令《菩萨蛮》。
陈更把平时写的文学类随笔,放在“梨花满地不开门”里,因为写作是孤寂的过程;把喜欢的摄影作品,放在“你若盛开”中,这一句出自作家三毛的随笔;爱听的音乐则在“如梦令”里,“因为音乐本就像梦境”。
“诗词已渗入生活中,越来越难忘。”陈更说。平时看到青山,她会想起“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看到落日,会想起“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给学弟学妹鼓励时,会想起“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想念故人,会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有一天,实验室来了客人,陈更招待以茶,但实验室里只有简陋的纸杯。然而,当陈更的眼角瞥见纸杯上写的几行字“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南宋周必大《入直》——记者注),也再不觉得纸杯寒酸了。
诗词与技能无关,只是因为被感动
陈更的业余爱好广泛,舞蹈、阅读、游泳……但诗词这项“特长”被她藏得很深,以至于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一战成名后,不少小伙伴都惊呆了。
一名给他拍过人像的北大学生在朋友圈里说:“这两天诗词大会很火,特地搜了一下,发现里面竟然有个认识的女生叫陈更!当时帮她拍照的时候,她总是急匆匆地从实验室跑过来,拍完后又吭哧吭哧地跑回去‘搬砖’了……”在陈更担任助教的一门课上,学生说:“陈更姐我发现你在诗词大会里面,我还以为是同名同姓!你怎么不去中文系啊!”
怎么不去中文系,这个问题陈更最近经常被问到。陈更回答:“诗词是我的业余爱好,我不会将它当作谋生的手段。张晓风说:‘享受生命,使我感到自己的幸运;忍受生命,使我了解自己的韧度,两者皆令我喜悦不尽。’深读诗词让我的生命更宽广厚重,能更耐心、更坚忍地面对艰深曲折的科研工作。”
陈更说:“诗歌和计算机、英语等不同的是,你接近它、被它吸引,往往不是因为好学、求知,而是因为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这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
看到《念奴娇·春情》下写着作者“(宋)李清照”,陈更会突然恍惚:“这首词经历了多少历史风雨,经过多少风流人物的手,千辛万苦才传到我眼前,却只为告诉我,千年前的一位女子,坐在她的南窗下,有过这样一个斜风细雨的春日午后。这是一件多么神奇而幸福的事情,我们怎么能不读诗呢!”
而有时候,这种感动和召唤会转变成别的情愫。陈更说,也许当一个孩子看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时,会从胸中涌出一股热流,从而决定要发奋学习,报效国家;也许当一个孩子看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时,会相信永恒的爱情,从而做一个专情的人;也许当一个孩子看到“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时,会明白人的温柔敦厚,会懂得原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