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密云太师屯镇中心小学工作了30多年,真要离开,到密云一小任校长,舍不得的不是一点半点。蔡瑞山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坐了一会儿,决定“凡是看得见的东西一样都不带走”。
去到新学校之前,郭建华翻出了多少年没用过的驾照,还请老公带她在偏僻人少的小路上开了几回。但从密云三中轮岗到太师屯镇中心小学的第一天,老公还是不放心她一个人开25公里的山路,一直送到校门口才回去。
8月25日,北京市教委宣布,新学期北京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蔡瑞山和郭建华就是北京首批3000余名轮岗的校长教师中的一员。
轮岗并不新鲜,但引人注目的是,北京市将本次轮岗定义为落实“双减”的重要举措。
“新政策下校长教师流动应该关注的是,要让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真正惠及到孩子身上,能够解决学区、学校教育供给中的那些短板和弱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
东城区和密云区是本次轮岗的第一批试点区,其中,密云已在全区推行全员轮岗17个年头。面对“双减”新赛道,如此大规模的轮岗,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教师编制是去是留?家长、学生是否接受?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给出答案……
需求各不同,真的能匹配?
——交流更精准,“双匹配”剑指区域高质量教育
“坚持全员轮岗17个年头,我们对交流轮岗的认识也在深化。”密云区教工委书记张文亮说。
张文亮认为,如果说原先交流轮岗是让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发挥作用推动整体均衡,那么新一轮交流轮岗则是基于教师需求和学校需求双向匹配的一轮供给侧改革,目标是构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这在石婷婷身上得到了印证。假期里,原在密云三中工作的石婷婷根据本人职业发展需要提出了轮岗申请,此时恰逢密云巨各庄中学一位数学教师退休,学校出现了数学教师岗位空缺,双方匹配促成了这次交流轮岗。
然而这种“恰逢”并非真的如此凑巧。“恰逢”背后,是密云区教委列出的两份详尽清单:一个是干部教师发展需求清单,一个是学校岗位需求清单。换句话说,即便这位数学教师今年没有退休,石婷婷也能顺利找到交流岗位。
为了让双方需求完全纳入清单,密云区教委特意成立了研究课题组,将干部交流划分出发展型交流、合作型交流、项目型交流和优化型交流四种类型,教师交流也分为了城乡交流、区域内流动和学区、共同体内交流三种形式。
“不同交流形式解决不同问题。”密云区教委主任杨福军以教师城乡交流为例说明,“教师城乡交流细分为发展性交流、兼职交流和学科指导交流。发展性交流推动城乡教师有序流动,兼职交流调动音体美等特色学科类教师到其他学校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后生活,而学科指导交流则让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在更大范围发挥引领作用。”
密云三中校长王立敏敏锐地感受到此种交流真正的“玄机”。
“教委的导向很明确,评价一所好学校的质量已经不光看本校学生教得好不好,还要看这所学校能不能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发挥更大作用。”王立敏说。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作为密云基础教育的佼佼者,密云三中应该不会对轮岗太过积极。交流出去的人在区里肯定拔尖,而来的教师很难比本校的人更强。
王立敏坦言,每个新学年,交流轮岗确实会带给她或多或少的焦虑,“轮岗派出优秀骨干还是一般教师?优秀骨干抽走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会不会滑下来?乡村学校轮岗来的教师给不给全岗?给的话,轮岗教师带的班级成绩下降,家长不满意怎么办?”
但新的导向缓解了焦虑。派骨干、给全岗,担任校长以来,王立敏一直坚持这两个“傻”选择。
来的教师给全岗,让教师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三中环境。大多数轮岗教师很努力,进步也快。真有成绩带不上去的,密云三中还有强大的教研组,可以帮他们扛起来。离开的教师不脱钩,教研组活动随时可以回来参加,要什么资料就给什么资料,学校还会带上礼物专程去山里看望。
“这叫‘来的不是客,人走茶不凉’。”体会到提振区域教育质量这一新成就感的王立敏笑着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