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新科学楼建得如何?通风、消防都可以吧?”1月2日,华侨陈先生带着妻子、儿孙到漳浦二中参访,与校长蓝玉田交流学校的建设情况。见到玉树科学楼设有电化室、电脑室、化验室、阶梯教室40多间,陈先生非常开心。“我今天特意带着儿孙过来看看。只有亲眼看看,后代才能深刻领悟祖辈们的感情,这里的教育事业是我们心中难以割舍的牵挂。”
今年75岁的陈先生来自一个特殊的华侨之家,从他的外公杨先生开始,一家几代人薪火相传,持续回乡捐资办学。他们笃信“教育储才、经济富国”。
无私回馈乡梓
陈先生告诉记者,1875年,他的外公杨先生出生于漳浦县佛昙镇。幼小家境贫寒,16岁远渡重洋,从挑夫苦工做起,艰苦奋斗、省吃俭用。经历过坎坷磨难的岁月,他才由小康成为巨富,闻名东南亚。成为巨富后,他在生活上仍克勤克俭、艰苦朴素。
1936年,年已花甲的杨先生携巨款30万银元返乡,在漳浦县佛昙镇创办中学,也就是现在的漳浦二中。学校创办之初,招收来自闽南各地、广东潮汕地区100余名学生。开学典礼上,杨先生慷慨陈词:“本人深受文盲之苦,在南洋是一个钱打四十九个结,结结想的是为家乡父老办点事……”抗战胜利后,杨先生带领长子回乡,为二中增建校舍,增办高中。成立80年来,学校以“公诚勤朴”为校训,桃李遍布海内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