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户李明星:
养猪多年其实没赚到什么钱
因为养猪,年过花甲的李明星在厦门也算小有名气,跟猪打了40多年交道后,他经营的厦门牧兴实业,已成厦门规模最大的养猪场。这个位于同安的猪场,拥有4400多头存栏母猪,年出栏商品猪近8万头,除了大批销售的猪崽外,每年销售的白条猪也有上万头。
按照目前商品猪一头可以卖2200元的行情计算,一年下来,李明星的猪场可以有约2200万元的收入;若按当前自繁自养场户平均利润七八百元每头来计算,年毛利润则有七八百万元。
可事实是,养猪行业起起伏伏,要三到五年,是亏是赚才可见分晓。李明星告诉记者,他养了这么多年猪,平均下来并没有赚到什么钱。
“养猪,其实是件骑虎难下的事……但骑虎也要一直骑下去。”李明星说,从账面上来看,饲料是养猪的最大成本,占据了养猪所有成本的65%左右,但现实是,养猪赚不赚钱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存栏量。
在李明星的账册中,饲料成本被单独订在一起。记者注意到,从2005年至今,虽然猪价有起有落,但饲料价格却是一路上扬,比如占饲料65%左右的玉米,2005年还是1415元/吨,但到了今年已经要2500元/吨,豆粕和麸皮也分别涨了近30%和25%;同时,饲养员的工资也从千把块,涨到了2500元。
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随着近期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迅速上涨,生猪养殖的机会成本上升,部分养殖户放弃生猪养殖,转而外出务工。加之生猪养殖不仅要面对价格剧烈波动的市场风险,还有较大的疫情风险,养殖成本的上升,导致部分散养户退出市场。
而对李明星来说,他真正害怕的也只有两件事——疫情和散养户蜂拥而入或仓皇而逃。
“前几年经历了两场大疫病,令原本能赚钱的猪场,几乎颗粒无收。”谈起疫情,李明星有点担忧,他说,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他大投资培育了高端品牌圆香黑猪,并开始涉足肉制品加工产业。
在外人看来,如今高昂的猪价,一定令李明星的日子风光无限。但他却向记者表示,对于这个行业来说,账不能这么算。因为从母猪怀孕到生猪出栏,每头猪的生长周期在10个月左右,所以今年的产能要在明年才能看出效益来,而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谁都无法保证会不会有疫病,市场又会不会来次过山车似的价格反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