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承的是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创意未来,未来是两岸青年共同的未来。昨日,为期四天的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圆满闭幕。连日来,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内人潮涌动,两岸文化文创精品在这里集中展示,让人看到了文化产业的澎湃动能,以及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无限可能。
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今年的展会有一个突出特点:台湾地区参展规模持续扩大,参展台胞人数增长明显,且年轻化趋势显著。不难看出,今年的文博会注入了更多年轻、新鲜的血液,这将为两岸文化交流注入新动能。
主办方首次设立了台湾Z世代融创馆,在这个展馆,14位台湾青年艺术家带来了自己的文创产品。融创馆馆长林柏辰说,他们中很多人都是“首来族”,参加展会就是想跟大陆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台北木偶戏剧团主演吴声杰也是首次带领团队来参展,其间,他还和大陆木偶剧团同台演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欣赏。吴声杰说,他希望借助展会与大陆同行学习交流,把木偶戏这项传统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在业内人士看来,台湾在文化创意、非遗传承以及IP打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次台湾青年艺术家的到来,也给大陆艺术家们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
此外,展会还首次推出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成果展,展示两岸在乡村建设、文创赋能领域的合作实践。通过这一展览,更多在厦参与乡村振兴的台青,以及他们的成果被更多人看到,为两岸融合发展提供更多思考、借鉴和机会。
有效激活文博IP
本届展会上,文博IP授权展热度颇高。记者走访现场时发现,摆件、冰箱贴、背包、茶具等各种文创产品大受欢迎。它们在设计中融入了各地风俗、文化的精髓,兼具美观与实用,成为展示当地文化底蕴的鲜活载体。河南博物院文创办工作人员姚星说,这次带来的“珐琅镶玉葫芦冰箱贴”,最好的时候一天卖了一千多件。不仅如此,本届文博会上,不少参展的文博机构通过IP展示、专业对话和资源对接,有效激活了文博IP的艺术属性与经济价值。
具象化呈现文化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海峡两岸文博会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具象化呈现。现代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催生出不一样的文化生命力。例如,由福建芳华越剧院打造的“数字人智能互动系统”,融合了越剧服饰、妆造,通过“动作捕捉+虚拟场景渲染”技术,让数字人也可以拥有细腻的表情、流畅的动作。走进今年首次设立的数字视听展区,仿佛进入科幻大片中,各种交互式、沉浸式以及生成式的体验,让人感受到科技赋能新兴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以及科技加文化“1+1>2”的效应。文化正乘着科技的东风,在新时代呈现不一样的活力和魅力。
(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助力视弱群体畅行 公交视弱辅助系统2025-10-16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