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步下降,一年一度的候鸟迁徙季悄然拉开帷幕。近日,一些市民朋友在筼筜湖湖心岛及周边水域惊喜地发现,不少鸬鹚翩然而至。
昨日,记者在筼筜湖湖心岛周边水域看到,六七只鸬鹚静静栖息于停鸟桩上,时而盘旋于湖面,时而俯冲入水捕食……这些“黑色剪影”在湖面划出一道道曲线,为筼筜湖注入勃勃生机。
不仅筼筜湖迎来鸬鹚,也有市民在园博苑发现鸬鹚的踪迹。最近几天的清晨时分,不少市民在园博苑看到,一小群鸬鹚自远处飞来,在天空盘旋、掠过湖面,随后落在停鸟桩上或水岸树梢间,与白鹭等水鸟相伴而栖,静谧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吸引许多市民驻足拍照,成为园博苑一道动人的生态风景。
市观鸟协会会员、园博苑旅游开发部工作人员周龙杰介绍,目前观测到的这波鸬鹚,可能是鸬鹚种群南迁的“先头部队”。随着气温进一步降低,还将有更多候鸟陆续抵厦。根据多年观察经验,鸬鹚“大部队”通常会在11月中下旬陆续抵达厦门,停留约4-5个月,直至次年3月前后再启程返回北方。往年高峰时期,鸬鹚种群数量可达上万只。鸬鹚“大军”还会给园博苑带来别样“景致”——它们喜欢栖息在生态岛上的木麻黄树上,大量排泄物把树木染成白色,宛如“下雪”,成为冬季园区的一大奇景。
在厦门的冬候鸟家族中,鸬鹚固然“人气颇高”,但并非数量最多的“主力军”。厦门市观鸟协会副会长陈浩曾表示,真正构成厦门越冬水鸟主体的,是栖息于滨海滩涂的鸻鹬类小型水鸟,如黑腹滨鹬、红颈滨鹬、灰斑鸻、金斑鸻等。这些水鸟主要以滩涂中的贝类、沙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它们与鸬鹚、白鹭等鸟类一道,共同组成厦门冬日多姿多彩的生态画卷。
据统计,目前厦门野生鸟类数量已达450种。厦门市观鸟协会数据显示,厦门的鸟大约70%是候鸟、30%是留鸟;在这些候鸟中,又以冬候鸟居多。
【延伸阅读】
如何辨识鸬鹚?
鸬鹚体长约90厘米,全身羽色黑亮,脸颊与喉部白色,嘴尖下钩是其最明显特征。繁殖期时,鸬鹚头部会出现白色丝状羽,脸部带红色斑,两胁具白色斑块。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厦门园博苑、筼筜湖、五缘湾湿地公园等水域都是观赏鸬鹚的理想地点,尤其是在清晨和傍晚时分,常能见到它们盘旋、潜水、振翅的身影。
(海西晨报记者 仇慧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文旅+”如何赋能乡村振兴?2025-11-04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