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运企业对大件垃圾进行收运。
一张旧书桌经打磨补漆成为孩子的学习桌,一个破损沙发换布修复后进入新家庭……在厦门,定期举行的大件垃圾资源回收开放日活动,让废弃家具“重获新生”,这一创新实践,正是厦门大件垃圾循环利用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从物品直接复用,到材料分类回收,再到能量高效转化,全市4座大件垃圾处理厂构建起三级再生体系,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为城市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也为破解大件垃圾处置难题提供了“厦门方案”。
大件垃圾变废为宝 开放日激活循环利用
“这张实木书桌比新买的还结实。”在集美区后溪镇二农社区新田路305号的大件垃圾处理厂内,维修师傅正给一张旧书桌进行修补,旁边还堆放着几件轻微破损的沙发、有着一定使用痕迹但完整无损的书柜。作为集美区大件垃圾处理的核心阵地,这座处理厂长期承接集美区6个镇街的日常大件垃圾转运及处理业务,月均收运2000余件大件垃圾,日最高破碎量可达500立方米,不过,其中部分“潜力股”会跳过破碎环节,进入专属的再生流水线。
处理厂内,大件垃圾的“重生”有着清晰的标准与流程。工作人员对回收后的大件废弃物进行挑选,按照“报废”“可修复”“完好”进行三级分类,报废物件进行破碎处理,品相良好、有机会再利用的可修复物件,则先通过加固、补漆等工序修复,再和完好类物件一起进行消毒,随后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旧物新生”认领信息,向公众免费开放“淘宝”机会,让废旧家具重新找到“新主人”。开放日中,还特意设置了大件垃圾处置观摩环节,居民可近距离观看垃圾粉碎、压缩、磁选的全过程,在直观感受中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意识。
“大件垃圾的回收利用,不仅减少了生活垃圾产量,缓解了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压力,还让大件垃圾变废为宝,在资源的互补利用中让爱心流转,让有需要的家庭获得便利。”相关负责人介绍,开放日活动以“橙小新”为品牌,自2023年9月开始每季度举行,目前已有100多件废弃家具流转到有需求的群众家中,惠及约百户家庭。
制度流程双重保障 全链条处置物尽其用
集美区大件垃圾处理厂的成功实践,离不开厦门全市层面的体系化支撑。为切实解决辖区内大件垃圾处置的民生难题,规范大件垃圾管理,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3年12月6日修订并印发《厦门市大件垃圾管理办法》,划分市、区、街道三级权责,配合20余项配套制度,形成从投放到处置的规范框架——居民将大件垃圾自行运送至小区物业或社区指定的大件垃圾堆放点,由小区物业或社区统一进行预约,再由收运企业免费前往集中堆放点收运。
“为了让居民的‘扔’和收运企业的‘收’做到高效衔接,如果有大量或急需转运的大件垃圾,我们都可以通过微信群,将需要转运的小区信息发给收运单位,让他们统筹时间和线路及时前来清运。”湖里区江头社区垃圾分类专管员小陈说。在集美区,还专门成立了机动应急收运小组,针对路边无主大件垃圾开展清理工作,实现“无主大件垃圾清零”目标,进一步提升市容品质。
在处理环节,厦门各大件垃圾处理厂通过专业化设备与精细化拆解,确保资源物尽其用。例如,一张床垫拆解后,内部的金属铁件如弹簧会被回收再利用,其余部分可用于焚烧发电,通过热值回收实现能源转化。
截至目前,厦门已建成4座大件垃圾处理厂,日处理量约300立方米,累计处理大件垃圾20多万立方米,通过标准化、专业化的处置流程,有效推动垃圾减量,助力实现降碳目标。
三重效益持续释放 绿色理念已深入人心
如今,厦门已构建起完整的大件垃圾循环利用体系,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释放,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生态层面,大幅减少了生活垃圾产生量,缓解了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压力,同时全市陈年堆积的大件垃圾得到处理,基本解决了随意丢弃大件垃圾造成的影响市容市貌的问题,也为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注入强劲动力。
经济效益同样可观。废金属等回收物料形成稳定收益链,木材加工可制成燃料块或再生板材,进一步挖掘资源价值。
社会效益更深入人心。这些占地方、不好扔、难处理的大件垃圾,如今不仅有了流畅的收运处理体系,还有了新的用处,物尽其用,通过资源流转让物资流向更有需要的群体,也是社会温暖的一种体现。
如今,集美区的创新实践正加速推广,思明区自2024年起也多次启动大件垃圾资源回收开放日活动,让废旧家具实现“焕新重生”。从一张书桌的“重生”,到一座城市的“循环”,厦门正用精细化治理,让大件垃圾从“烫手山芋”变成“绿色财富”,以“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持续深耕。
链接
大件垃圾是什么?
大件垃圾是指重量超过5千克或体积超过0.2立方米或长度超过1米、整体性强需要拆解处理的废旧生活和办公器具,在生活中,常见的大件垃圾有床架、床垫、沙发、桌椅、衣(书)柜等。此外,注意区别再生资源与建筑装修垃圾。
(厦门日报文/本报记者 柯笛 图/市环卫中心 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助力视弱群体畅行 公交视弱辅助系统2025-10-16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