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志愿者们与林阿婆一起欢度小年(东南网记者 李奇 摄)
俗话说,辞旧迎新小年忙,擦窗扫地净灶膛。2月3日是农历腊月廿四,正值南方小年。这天,厦门市集美区杏滨街道锦园社区林阿婆的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扫除、包饺子、围炉闲话,几位“儿女”相约赶来给老人过小年,场面温馨又热闹。
围绕在林阿婆身旁的是集美区计生协“暖心家园”社工魏桂芸、林晓红和“金色阳光”志愿者们。大家一边整理杂物、打扫卫生,一边有一茬没一茬地跟老人聊着天;烫浆糊、贴春联、挂灯笼,将小院子装点得“年味”浓浓。
屋子收拾妥当,社工、志愿者们又挽起袖子切菜、拌馅、调味,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饺子“躺”满了桌子。不仅有饺子,社工还精心准备了各式菜肴和热气腾腾的火锅,一桌丰盛又质朴的小年“家宴”在林阿婆的院子里欢乐开席。
“阿婆跟我开玩笑说,一年来这么多次,门槛都快给我踏平了。”魏桂芸说,除了一年一度的小年之约,她们还不定期上门了解近况,全力为老人排忧解难。去年,俩人在入户过程中发现林阿婆家多处漏水,在她们的协调推动下,计生协、社区多方合力翻新屋顶,为老人解决了大难题。
集美区有计生特殊家庭一百多户,其中有不少像林阿婆这样的高龄独居老人。如何敲开房门,打开“心门”?几乎每个月,集美区计生协“暖心家园”都会举办聚餐、登山、观影会、生日会等,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关怀。
魏桂芸为林阿婆整理杂物、打扫卫生。(东南网记者 李霖 摄)
以集体活动为敲门砖,服务要打出差异化、定制化,坚持不懈走访、电访,摸透切实需求是关键。“谁家有什么困难,谁有哪些基础病,谁有哪些兴趣爱好,都是我们要记在心里的事情。”林晓红说,在日复一日的服务中,她们成了很多计生特殊家庭的一分子,“经常谁家煮了好吃的,还特意打电话叫我们。”
“很多暖心家人从一开始自己默默掉眼泪,到愿意靠在我肩膀上哭,慢慢打开心扉。”魏桂芸坚持用“暖心家人”这个称呼,她说,叔叔阿姨们已经不仅仅是服务对象,而是一起努力走出“阴霾”的“战友”。
用爱汇聚“金色阳光”,携手打造“暖心家园”。目前,集美区有二十多户计生特殊家庭主动穿上了“金色阳光”志愿者的蓝马甲,在奉献中寻找精神寄托、收获别样快乐,实现了“双向奔赴”。
“我就把她们当女儿看。”志愿者谢阿姨这样形容与魏桂芸、林晓红的关系。两年前,谢阿姨和丈夫华哥加入“金色阳光”,夫妻俩总是骑着摩托车赶赴一个又一个活动现场,成为魏桂芸、林晓红的“左膀右臂”。谢阿姨说,加入这个大家庭后,心结解开了,心情开朗了,认识了很多“家人”。
“越是过年过节,看到别人阖家团圆的时候,他们最需要陪伴。”林晓红说,很多人不理解她们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有很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也会遭遇挫折和不甘,但“看到他们的转变,也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
“我们的工作量很大、很忙,但大家像家人一样给我们力量。”在林阿婆的院子里,魏桂芸举杯感谢在场的众人。她说,每次遇到困难,志愿者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忙,如同点点薪火汇聚成了冬日暖阳。
小年是过年的开端,是篮球比分直播:的序曲,给人们带来温暖、温馨和对新年美好的期盼。“家宴”结束,魏桂芸、林晓红和志愿者们已经约好,下一个小年要再在这里相聚。(记者 李霖 陈淼淼 李奇)
林晓红(右)和志愿者一起为林阿婆家贴春联(东南网记者 李霖 摄)
志愿者们在林阿婆家包饺子、过小年(东南网记者 李霖 摄)
林晓红和志愿者们合影留念(东南网记者 李霖 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舞剧《二十四时舞》厦门首演2025-03-31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